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大自然珍寶「烏桕樹」全身都是寶

記者:Kelly Tsai 新聞分類:北台灣 更新日期:2018-01-08 06:00:00

秋冬時是烏桕最美麗的時節。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臺北市許多公園及校園常可發現烏桕(音舊)的身影,大安森林公園、士林官邸、內湖樂活公園及湖山六號公園、或是臺灣大學社科院前都有其蹤跡。烏桕屬於大戟科、烏桕屬的植物,為外來種植物,原產於中國大陸和爪哇,早期先民來臺時,從中國大陸帶來並栽種於此地。烏桕喜歡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秋冬之際,漫步於烏桕樹下,成為這城市的浪漫旅人。

烏桕得名的由來,依據李時珍《本草綱目》寫道:「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得此名」,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在「臼」字上加上了「木」字邊,寫成了「烏桕」。為多年生,直立性的落葉喬木,主幹粗大而支幹較細小,植株高度可達 6~15公尺。樹皮呈褐色或灰色,外被白色蠟層。葉呈菱形為其主要特徵,葉緣為全緣,無細鋸齒狀,葉為單葉且為互生,葉片表面有一層蠟質,因此摸起來感覺光滑。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彭局長振聲表示,烏桕葉片會如同聖誕紅一樣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改變葉片的顏色。當氣候漸漸轉涼而逐漸進入秋、冬之季時,葉片會由翠綠色轉變為黃色、橙紅色,然後再轉變為紅色或紅褐色。惟烏桕屬有毒植物,其整株植物如乳汁、葉片、果實和木材等都有毒性,故民眾需學習辨認烏桕避免誤食而中毒。

烏桕除了做為綠化觀賞性樹木外,可說從頭到腳一身都是寶! 早期農業時代,其烏桕乳汁可作為天然殺蟲劑,另種子及假果皮外層有一層蠟,可作為照明、拜拜用蠟燭或製成洗衣用的肥皂使用,種子並含有大量油脂,可做為工業用油料來源,烏桕樹幹因材質強韌不易裂開,往往其雕刻家會選其樹幹做為雕刻用材料或製成傢具使用,就連饒富兒趣的陀螺,亦可利用烏桕樹幹製成。

在這秋冬之際,漫步於烏桕樹下,請您放慢腳步,抬頭細細感受那紅色菱葉緩緩落下,聆聽著腳踩落葉的沙沙聲,成為這城市的浪漫旅人。

資料來源:http://myaena.net/print.php?nn_id=53&news_id=15961&typ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