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蘇彩娥/台中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推出「我的隱藏版─自畫像」教育展,展出藝術家席德進、劉其偉、劉文瑄、蕭筑方、黃心健與周慶輝等人的典藏作品,並邀請青年藝術家廖堉安現場裝置自畫像系列作品,提供觀眾瞭解藝術家觀看自己、省視自己及定義自己的機會,此外,亦透過展示設計及互動規劃,提供親子、學童觀眾互相交流對人、我及世界的理解和探索,以增強自我概念和成就感。
藝術家自畫像的傳統在西洋藝術史裡,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中葉文藝復興時期,由於自畫像往往被認為是畫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確立傳世形象的深意,藝術家往往將自己描繪為紳士或淑女,傳達一種理想典型的寄託心理。直至16世紀中葉後,藝術家才開始選擇表現出創作生活中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或畫筆的真實生活樣態。
工業革命後受到百家爭鳴的藝文思潮影響,現代藝術家開始關注隱藏在內心的情感狀態,自畫像也轉而為藝術家對生命經驗的刻畫或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到了當代,自畫像則已開放為無止境的總合,藝術家畫自畫像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表達「我是誰?」這個既微小又博大的問題。
國美館「我的隱藏版─自畫像」教育展探索「我是誰?」這個概念,依循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的看法發展而成,亦即無論職業、身分、夢想,甚至是在幽微內心戲裡獨白的影子都是「我」,都可以是我的自畫像。展名更援引時下青少年及兒童在扭蛋、公仔等次文化消費行為中,對所謂「隱藏版」的收集渴望,用以傳遞當代「自畫像」的藝術教育意涵:每一個獨立的自我,都是獨特且珍貴的;每一個當下的我,都是值得被深刻凝視且深具意義的。
「我的隱藏版─自畫像」教育展以活潑的展示情境設計詮釋展覽主題,現場除了設有自畫像互動展示區以及呼應劉文瑄作品〈我是劉米亞〉而設計的「我是○○○」集體創作區外,還增設了關於「我」的繪本閱讀區,提供親子、學童觀眾更多層面來觀照自己。
此外,展場亦設置「俄羅斯娃娃」遊戲式互動體驗區,希望透過改變學童觀展時的肢體姿勢,刺激全身感官,促使其從觀展過程與互動體驗遊戲中,試著展開對自我的探索,且展現出主動詮釋的藝術參觀行為,從而有能力描繪出屬於自己的情感語言,並獲得獨立表達的機會。國美館期盼藉由「我的隱藏版—自畫像」教育展的作品及其展示設計,充分傳達藝術並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性探索特色。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