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吳沂臻/新竹報導)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至10月14日展出《移居者》當代藝術展,邀集陳永賢、馬力歐、凱特雷、黃亦中、程仁珮、黃昱佳、豆宜臻、陳嘉壬等八位藝術家,展出包括市場攤商、外籍配偶、都市的原住民族、遠洋船員、移工、開店的美國人等七個不同移居故事和場景,36件精彩創作,呈現移居者的故事,歡迎民眾踴躍前來觀賞。
美術館《移居者》 演繹台灣異鄉人的夢與現實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至10月14日展出《移居者》當代藝術展,邀集陳永賢、馬力歐、凱特雷、黃亦中、程仁珮、黃昱佳、豆宜臻、陳嘉壬等八位藝術家,展出包括市場攤商、外籍配偶、都市的原住民族、遠洋船員、移工、開店的美國人等七個不同移居故事和場景,36件精彩創作,呈現移居者的故事,歡迎民眾踴躍前來觀賞。
副市長沈慧虹表示,每到一個城市,最喜歡去市場聞氣味、聽語言、看色彩,因為廣集不同居民的市場就是看到在地文化最好的所在。本次新竹市美術館的展覽《移居者》也含有文化聚集的意味,將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集合在此。
沈慧虹副市長說,她來自雲林,也是移入新竹市的移居者,現在是新竹人,因為她相信「心在哪裡,就為哪裡付出」。新竹市是一塊沃土,移居者們遠渡重洋、為生活打拼,使這裡成為多元文化融合地,而他們的移入,也使居住在新竹市的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沈慧虹副市長指出,美術館若沒有溫度,就只是一個軀殼,策展團隊沃沃美學張馨之總監將當代藝術展覽帶進美術館,還用心邀請在地文化工作者李文福老師及高齡92歲的蕭在淦老師,使在地文化與年輕工作者融合。移居者不再只是來去,而是有與在地對話的可能性、並在新竹得到創作的養分。
策展人黃義雄表示,移居者的記憶常常在夢與現實中徘徊,原鄉的記憶留在夢裡,而在地經驗成了新的記憶。新竹市自古即是一個移居者聚集的地方,對新竹人而言,《移居者》主題展,特別感同身受。
黃義雄表示,移居並不意味拋棄原鄉,針對此議題,透過藝術家的觀察,講述那裡才算是生根的家呢?是居住地?還是出生地?隨著全球化撲天蓋地而來,這是每位移居者及移居者聚集城市不斷扣問及思索的問題。
策展總監張馨之表示,這次展出有兩個面向,一為藝術家作品中對於移居日常狀態的一種表達與觀察。另一為移居者在新的生活地,如何守護著原生地的生活記憶,進而帶入新遷移地產生的混雜過程。展出的幾個計畫型創作,試著將移居者移動、遷徙、在地生活的具體軌跡,透過藝術再現與轉化,觀眾可以感受這些人的對待生活的韌性與靈性。
藝術家陳永賢的「庖廩之所」計畫是以艋舺東三水街及新富公有市場為創作對象,短短幾百公尺的傳統市場內,有土生土長的世居者、有來自外縣市的移居者、也有後來的新住民,各自操著不同口音,賣著引以為豪的食材,呈現出庶民生活軌跡。
程仁珮的「食譜演化運動」計畫,以遠嫁台灣的外籍配偶料理為創作內容,濃濃的家鄉記憶及在地生活的點滴從一張張料理影像中穿透而出。如藝術家提問:家鄉菜是移居者想念家鄉的一種方法,但是家鄉菜是否也融入了台灣的味道?
馬力歐(Mario Subeldia)和凱特雷(Daniel Rea Ketter)是此次參展的兩位外籍藝術家,也都是台灣女婿。馬力歐是新竹科學園區的移工,學藝術的他,閒暇之餘不忘創作,從繪畫、現場沙畫創作、服裝設計都很在行,也是全台首位拿到街頭藝人證照的移工,還常邀集同鄉的朋友們參與他所發起的藝術計劃。來自美國的凱特雷成長於愛收藏、擅手工的家庭,他將家鄉的記憶和技藝帶來台灣,這次展出他台北復古店裡常用的工作臺等物件,和藝術家黃亦中以這對夫婦所拍攝的影像紀錄。
賽夏族人豆宜臻的創作圍繞著祖靈、禁忌這兩個元素,表達都市原住民認同與返鄉的身體及精神移動狀態,透過暫時被解離的都市現實,讓自己加入了族人古老祭典。黃昱佳則帶來另一種身體移動的經驗,透過《海上一塊褪色的藍》呈現長期在郵輪工作、生活的船員,對照著日日看著船上旅客的玩樂狂歡,如霧裡看花,不知身在何處。
陳嘉壬錄像作品《UNFOLDING》是他在泰國Baan Noorg參與的社區藝術計畫。作品顯現著一對在泰國工作的緬甸移工情侶,欲突破一成不變生活模式的可能。
文化局表示,今年美術館四檔當代展覽皆以人為本,第一檔《愛的樣子》圍繞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第二檔《傾城之戀》挖掘人之於城市的探索想像、第三檔《移居者》思索人類的跨國移動趨勢,年末將以董陽孜的「誠」字喚起人性反思。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