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王福星報導)住民阿發緊握母親癯弱的手,一場母子病房相見來得不易,也讓人傷感。臺中慈濟護理之家督導李玉茹見證這幕,感動之餘,告訴自己「還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初時見到臺中市社會局轉介來的阿發,他是不高興的,因為:「以前聽人說住進療養院就出不來了」。因此阿發是個不配合的病人與住民。
執拗的人總是有故事,那天里長與社會局社工家訪,癱軟臥床的阿發竟躺在地上,原來他是不想增加弟弟麻煩,擔心臀部褥瘡傷口滲出體液弄髒床舖。社會局社工便更積極協調,安置這家兩個病人:阿發與癌末臥病母親。
母親轉介到北部醫院,由弟妹輪流照料;阿發來到臺中慈院住院。臥床三、四年了,阿發曾經來看過感染科門診,當時主治醫師黃銘義就說已經是很嚴重的發炎,建議手術治療。但阿發選擇逃避,平時簡單擦擦藥,任由傷口日趨惡化、變大、化膿和腫痛。
身為長子的阿發形容自己「少年是一個歹囝」!討債、打架、鬧事樣樣來,義氣頂替朋友入監兩次,曾在八大行業打混多年,雖收入優渥,但花錢如流水、個性海派,阿發終究沒半點存款。再兇狠的浪子,還是藏著親情,母親多年苦心勸誡,打動阿發決心回頭做「好囝」,遠離聲色場所,和弟弟一起照顧癌末的母親。
荒唐的過去,加上酗酒引發肝硬化,隨之而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持續侵蝕阿發,終於一次重感冒,四肢癱軟無力而臥床,生活起居全靠弟弟幫忙,長期臥床使臀部壓出嚴重褥瘡。
來院前的輾轉經歷讓人心疼,慈濟團隊接到社會局通報,要安排阿發先由外科做臀部清瘡,再讓內科處理肝硬化與控制三高問題,術後轉護理之家照顧。拒絕不了社會局,但阿發排斥入住護理之家,沒來由的把氣出在護理師、照服員身上,甚至拒絕吃飯、吃藥、換藥,導致傷口再次惡化,又得進開刀房清瘡。
「他真的是我們的大麻煩」,護理之家2A護理長趙偉安回憶著當時的僵持與拉鋸;趙偉安認為,那時的阿發是自我放棄的狀態。但護理團隊不會因為他的脾氣而卻步。一天,護理師陪阿發聊天,他不經意說:「如果生命到了最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癌末的母親,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見到她」。
輕輕的幾句,護理師聽進心裡了!護理之家社工師楊珊寧規劃振作阿發的滿願行動,但必須讓阿發先養好身體,才能踏上探母之旅。團隊終於走進浪子的內心深處,與阿發「以誠信為諾」開始擬定共同目標。首先配合營養師飲食調配增加營養,再結合醫療照顧傷口,更遵從復健師強化肢體力量,這樣阿發才能有體力走出去,坐車回家探望母親。
計畫趕不上變化,十幾天循序漸進的照表操課,社會局電話通知阿發,母親癌症腫瘤引發大量出血,住進加護病房。阿發鎮日焦急而落淚。李玉茹督導擔心的事還是來了,「阿發的身體現在能夠負荷長途奔波嗎?時間足夠讓阿發復健嗎?而媽媽能夠等到阿發嗎?」每個環節都在跟時間賽跑,考驗團隊的應變。
李玉茹鼓勵阿發:「你要不要自己努力看看」,阿發堅定答應「好」!「探母之旅」就此提前啟動。訓練項目之一「久坐」目的是要讓阿發適應長時間車程,約定訓練時間只需30分鍾,阿發硬是坐足兩個小時。李玉茹觀察著阿發,他想也許是「願大力量大」,或是思念母親的力量支撐著意志力,而團隊也著手聯繫對方醫院、安排救護車,阿發探母之旅終於要啟程。
出發這天,督導李玉茹與社工師楊珊寧陪伴,阿發嘴角不時上揚,難掩衝動喜悅。終於克服千辛萬苦,阿發來到母親床邊。媽媽虛弱但意識清醒,母子倆的淚模糊了雙眼,卻堅定凝視。「媽」!母親順著熟悉兒子的輕喚聲,雙手尋著阿發的手,緊握久久不放,傳遞著親情。病苦上身的母子分隔兩地,連見面都變成是一種奢望,李玉茹憶起當時直說:「好感動」。
阿發備好紅包袋裝著給母親的祝福,把握機會告訴母親自己的虧欠與感謝,蓄積已久的情緒,潮水般傾瀉。社工師楊珊寧在難捨難分中為他們一家留下難得的全家福照片。離開前,阿發喚來弟弟,直掏出所有零錢。不多,大概幾百塊,是阿發僅有的錢,一股腦兒全都給弟弟,他說:「我是大哥,平常沒怎麼照顧媽,你一定要收」,收與不收的推拒間,兩人堅持著。李玉茹打圓場建議弟弟收下大哥的心意,滿足了阿發一絲尊嚴和責任感。
雖然母親終究不敵癌症而往生,護理長趙韋安陪阿發回家送母親最後一程,阿發對著靈位說:「會照顧好自己,請媽媽安心」。他感謝護理之家團隊讓他終能在最後時間,握住母親溫暖雙手。
探母旅程後,阿發心情安定許多,加上傷口漸漸好轉,慢慢脫離「麻煩人物」稱號。他也接受左眼白內障手術,視力逐漸恢復不再視茫茫。現在阿發依然住在護理之家社政床,臀部傷口逐漸縮小,也更積極地配合復健課程,他期許有一天能站起來,可以在護理之家幫助更多人,當一個「手心向下」,心中富足的人。
阿發的轉變,傳回社會局,副局長陳仲良感慨的說:「慈濟真是很多苦難人的第二個家」!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