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地關係協會於9月28日在台北市ITA CHAM CAFFE義獎咖啡舉行成立大會及第一屆會員大會選舉理監事,共有20位來自產官學不同領域的會員參與臺灣人地關係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並於會議中票選出理監事成員,首屆理事長由葉志杰高票當選。
臺灣人地關係協會是基於對臺灣地理環境的熱愛和人地關係知識的重視,而從自然與人文面向詳加考察、研究、撰寫與推廣,進而暸解台灣人民與土地的相互關係,增進生活的安全、樂趣與幸福為宗旨,乃一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鑑於人地關係的「人」,乃歷史、族群、經濟、交通、聚落、政治、觀光、文化藝術等人文環境要素,「地」則包括地質、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天然災害等自然環境要素,主要針對臺灣人地關係進行專題研究,除探討現況形成之自然、人文因素的相互關係,並預測未來之發展方向。接受國內各級政府部門及機關學術團體委託辦理,有關臺灣地理、歷史、文化等人地關係之調查、撰寫與研究,以及地方志書編纂、生活環境或生態資源之自然與人文田野調查及訪談等計畫。
該會將不定期辦理臺灣人地關係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及座談會,並開辦相關之野外考察活動。編輯出版臺灣人地關係之書刊、通訊及論文集。安排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團體及學術機構進行交流互訪。建請政府於各類國家考試中,增設臺灣人地關係相關類科,並加強地方專業人員之教育培訓及其他有關臺灣人地關係之研究發展事項。
理事長葉志杰表示,地景保育與旅遊,來自人們對土地的認識。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每個人總記得名山勝景、山巔危岩、清麗瀑潭,但身邊卻有一些平庸、不起眼的小丘、小河、斜坡,卻很少人去探討它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哪管它河道彎來彎去。而地景保育常陷入一種類似「名牌」迷思,忙著貼上標籤、找尋世界之最,以致與常民生活脫節,真正的保育應在腳下,也始於認識腳下土地,因為「人」而產生意義,甚或也是無意義。
腳下土地是我們生活起居、散步登山、通勤採買的所在,仰息與共,我們稱它為「風土日常、庶民風土」,用常民眼睛認識腳下這塊土地,這也才是貼近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於是,我們混跡風土日常,著力於野地、人與自然,但地學浩瀚,甚而超越理性思考與客觀經驗。僅分享所見、所思,推測可能答案。不過,深感於一般提及臺灣風土,大多著眼於人文、歷史、生態、物產等地上物,觸及土地者較少,所以我們一步步踏查臺灣土地、向大地求問,也在這分享一點點心得,粗淺分類為風土日常、防災風土、地形散步、古地理探謎、風土崇拜、島嶼住民、鄉土行業。
我們認為,站在臺灣土地上,人人生來就該是個田野觀察者,混跡、閒晃,探查風土的平凡無奇。風土日常有客觀性、科學性,更可模仿人文發問,究竟是誰的風土日常?在每個人心裡,都有風土日常,集結起來就能建構屬於自己的風土萬花筒。
臺灣人地關係協會成員以地理系為主,含括中文、教育、心理、歷史、生物科技、政治、法律、醫學等各種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葉志杰笑說,推廣台灣人對腳下土地的認識,就從這群人開始。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