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埔里鎮在日治時期除了“台鐵”集集支線延伸至埔里,還有載運甘蔗的“輕便車”道,以及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而闢建的“電車”道,這種「三鐵共存」的情形在其他地方是十分罕見的,加上當時整個水沙連地區的鐵道長度、密度及運輸量,都曾高居台灣第一,因此擁有十分豐厚與精彩的鐵道文化,但是很可惜,後來因為水患等種種的原因,區域內的鐵道陸續遭到拆除而消失,因此年輕一輩的在地居民可能很難想像,水沙連地區曾經鐵軌密布,而且還有火車行駛。
羅寅雄是埔里鎮廣成里前里長,也擔任過當地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他所居住的小埔社,昔日就是糖廠火車鐵道的終點站,加上他就讀埔里初中的3年,每天都是搭乘火車通勤,因此對於埔里的鐵道歷史知之甚詳,而且還懷抱著許多與鐵道相關的夢想,譬如在小埔社打造一處火車頭的懷舊公園,便是其中之一。
民國110年5月,因為新冠疫情爆發,台灣的防疫全面升級,導致大家都要盡量避免出門,一時之間讓羅寅雄閒得發慌,於是他想起埔里精彩的鐵道文化,應該要讓更多人知道,因此他利用窩在家裡的時間,親自繪製了一張鐵道的地圖,而且還騎機車去測量每一段鐵道的長度,十分用心。然後他將這份資料交給在地的文史工作者潘樵,希望日後能夠出版專書,為在地的鐵道文化奉獻一些心力。
經過大約一年的努力,日前《水沙連鐵道尋訪》一書已經書寫完成,書中包含電車、火車及輕便車三個單元,總計有30幾篇的文章,內容相當完整,而且在採訪的過程中,還挖出許多有趣的故事來,譬如位於桃米里台地上的暨南大學,昔日竟然也有輕便車鐵道出入,真是讓人意外,因此水沙連地區第一本鐵道專書雖然還沒正式出版,但是已經深受各界的期待,該書預計10月會發行上市。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