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EEIST的開創性報告表明,政府需要透過投資和監管來降低能源成本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22-09-27 15:28:00

匹茲堡--(美國商業資訊)--多位知名國際經濟學家和能源政策專家今天聯合發表了一份新報告。報告認為,各國政府必須有意識地利用公共投資和監管政策,迅速擴大清潔能源技術的應用規模,以降低成本、實現全球氣候目標並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這份報告名為《能源轉型政策制定的十項原則:經驗及教訓》(Ten Principles for Policymaking in the Energy Transition: Lessons from experience)。報告呼籲政府儘快修訂政策方法,在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轉換期間加快創新、創造就業機會,並降低成本。

該報告根據對過去30年全球能源政策的全面分析。報告認為,要複製迄今為止能源轉型中成效突出的領域(如離岸風電和太陽能光電),政府不只需要提供有利於各種技術相互競爭的「公平競技場」,還應該積極利用投資、稅收和監管這三大政策槓桿,以加快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及降低成本。報告還建議政府緊盯「臨界點」(tipping point)——在這些臨界點上,清潔能源技術將比化石燃料更具優勢,從而能夠迅速引發相關投資的重新配置。

報告認為,與過去30年間向政府提供的一些建議相反,政府政策、投資和監管能夠降低而非增加能源成本,能夠吸引而非排擠私人投資,並能夠加快創新和成長。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光電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是與政府直接確定他們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術,並給予大力支持分不開的。

報告主要作者之一、劍橋大學氣候變遷政策教授Laura Diaz Anadon表示:「政府不能僅僅設定目標,然後期望市場自動自發實現目標。政府必須成為積極的參與者,透過投資和監管來降低成本,做出策略性的技術選擇,激勵、聚焦私人機構並降低其風險。如果能夠靈活變通地推展這些工作,就能夠以更快、成本更低、更永續的方式向清潔能源轉換,進而讓所有人都從中受惠。」

到2030年,對發電、電網、公路運輸、煉鋼和氫能等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可以帶來6,500萬個工作機會和26兆美元的收益。i該報告認為,政府透過積極干預,將能夠迎來技術「臨界點」,從而釋放競爭力、投資和更低成本的脫碳——實現更快的能源轉型並降低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