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鳳梨酥文化節 郝龍斌:「小金磚」鳳梨酥成北市美食名片

記者:張偉成 新聞分類:北台灣 更新日期:2011-08-17 18:00:00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偉成台北報導)台北市鳳梨酥文化節已邁入第六年,鳳梨酥文化節今日在花博公園爭艷館供食區正式開幕,今年度鳳梨酥競賽以臺灣在地好食材-稻米、鳳梨為主題,邀集全臺96家烘焙業者打造風味各具的鳳梨酥。

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鳳梨酥已成為台北市的美食名片,而台北市過去六年來積極推動鳳梨酥節與各項活動與賽事,並與業者合作,共同為鳳梨酥、糕餅業打拚。使鳳梨酥產值由過去20億躍升250億的甜美果實。

由於比賽競爭激烈,美食難分高下,評審們直言參賽者間微幅差距,讓他們很難取捨,最後傳統鳳梨酥組由順成蛋糕奪得金牌,布列德獲銀牌獎肯定,銅牌獎為微光森林,創意米食鳳梨酥組則由金格食品摘金,布列德搶下銀牌,郭元益食品獲得銅牌榮耀。

郝龍斌致詞時強調,鳳梨酥是名符其實的「小金磚」,極具商業價值,更是各地觀光客以及臺北人出外都會帶上的伴手禮。他上個月赴上海訪問期間,在許多地方都看到「臺北鳳梨酥」的招牌,讓人與有榮焉,也突顯鳳梨酥節的成功行銷,讓鳳梨酥成為臺北品牌,一如「臺北牛肉麵」的響亮名號。

「在地生產,在地消費」是節能減碳的最好方式,本屆鳳梨酥節發揮高度創意,並結合優質、在地的臺灣米,發想出新的口味,不但響應了減碳訴求,也是臺北市軟實力的再度展現。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致詞時則說,每個人一天多吃一口飯,一年就可以增加2萬3千公噸的稻米消費量,等同於活化5600公頃的休耕田,現在多吃鳳梨酥,同時也可以多吃米食,讓臺灣的稻米業更加活絡。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