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賴秋火臺北市報導)臺北市長郝龍斌3日率團出訪歐洲,考察倫敦、巴塞隆納、漢堡三大城市的都市再生成功案例,已於當地時間3日晚間抵達第一站的倫敦,4日旋即參觀當地傳統市場Covent Garden轉型案例,對於該市場從傳統果菜市場成功蛻變為創意市集型態留下深刻印象。
郝龍斌於臺北時間3日上午9時10分,搭乘長榮航空BR67班次,經曼谷飛往倫敦,於當地時間3日晚間8時許抵達倫敦,受到沈呂巡代表熱烈歡迎。經過一夜休息後,在駐館安排下,4日上午郝龍斌一行參訪世界知名的大英博物館,下午則參訪倫敦市知名的傳統市場Covent Garden。
Covent Garden位於英國英格蘭倫敦市區,早在羅馬統治大不列顛時代,就已經以殖民地交易站的形式存在。16 世紀Covent Garden藉著泰晤士河的航運之便,許多異國風味的商品運送到此地販賣,逐漸成為果菜批發市場,造就Covent Garden在倫敦的代表地位。
參訪團在介紹下得知在1960 年代,附近區域的交通壅塞曾經嚴重威脅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市場,倫敦市政府一度考慮拆除這個市場進行整個區域的都市再造計畫,但在保存古蹟的有心人士們大力奔走,週圍歷史建築物不僅成功的徵收成為市場發展的一部分,加上原本蔬果攤商願意搬遷到附近的新市場營業的讓步之下,Covent Garden得以轉型成獨特的創意市集而保留了下來。
當地天氣約攝氏四、五度,並飄著細雨,市場建築也十分老舊,但參訪團進入市集後,即聞到陣陣的咖啡香、以及街頭藝人的各式表演,讓人充分感受傳統市場蛻變後所帶動的活力、新潮和藝術氣息,及創造出獨特的氛圍。市集內有許多十分有特色的創意商品,據說天氣好的時候,該處門庭若市,人潮不斷,是外地觀光客最愛造訪的景點之一。
臺北市政府已陸續完成環南、士林等公有市場改建,此外也積極協助民間共同推動私有老舊傳統市場轉型,改善都市環境並促進地區活化再生,99年底已針對16處都市計畫公共設施市場用地提出了「臺北市老舊市場再生專案計畫-私有市場更新行動計畫」,期從政策面、誘因面、公益面整合執行機制,藉由再生計畫產生波及效應,帶動地區發展,也讓傳統市場注入新的生命,而Covent Garden轉型成功案例對於臺北市未來推動老舊市場的再生計畫,有不少值得參考地方。
由於適值週日,倫敦地鐵停開維修,參訪團無法搭乘地鐵,改乘巴士代步。駐館人員說地鐵停開在倫敦是常有的事,但如果這是發生在台北市的捷運,恐怕市府早被罵翻了。
郝龍斌一行4日上午也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由於多數參訪團成員未到訪過這座世界規模最大之一的知識殿堂,儘管安排參觀的時間有限,但團員們仍然把握此一難得機會,跟這些珍貴館藏做近距離接觸。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