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從政策到生活 無車日10年綠色運輸論壇

記者:張偉成 新聞分類:北台灣 更新日期:2011-08-31 17:00:00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偉成台北報導)2011年大臺北國際無車日31日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舉辦「綠色運輸論壇」,由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東亞運輸學會馮正民理事長、及交通局林志盈局長以「無車日10年省思」為主題,分別代表產、官、學界就總體面、城市面及應用面,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綠色運輸論壇」另外邀請到世界無車日運動發起人Eric Britton專題講演「從行動到夢想」,並請首都客運與生態作家劉克襄老師,以業界及城市觀察者角度分享他們心中的臺北漫遊生活,現場民眾參與互動熱烈,是近年有別於一般學術演講的綠色論壇。

上午的「城市‧環保‧減排趨勢」論壇由主持人淡江大學羅孝賢教授引言,他表示依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無車日活動的意義,在藉由活動讓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重新思考城市交通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彰顯珍惜能源與環境的重要性。並請與會來賓就直接或間接政策、個人或政府如何能有所作為?以及面對下一個10年的挑戰,無車日能作些什麼準備或改變?表示看法。

交通局局長林志盈首先談到臺北市在推動無車日在政策面的具體作為,臺北市的作法是透過環境的改變,導引市民行為的改變,透過人本友善的交通環境,吸引市民放棄私人運具的使用,進而改變城市的交通。前交通部長也是首任環保署署長簡又新博士則以全球環境變遷,及留給下一代永續美好的生活層面,省思個人使用汽、機車態度,如果能先建立市民更高的理想、共識,當10年之後再回顧,今天所做的努力在落實政策上就更有機會。而東亞運輸學會理事長馮正民教授則以空間、時間、資訊、服務等4個層面的無障礙環境,來期許市民與政府部門,做為建立永續綠色運輸現在努力的目標。

下午的時間則由世界無車日發起人Eric Britton,首都客運及生態作家劉克襄分別就世界無車日發展、低污染運輸工具在城市運輸營運上的實務經驗,以及市民角度觀察的臺北漫活進行分享。Eric Britton對下一個10年的無車日發展,提出了car free day +++ 的概念,期許民眾和政府可以訂定一個共同的目標,每年檢討執行成果,再透過無限的創意,給無車日注入新生命。首都客運團隊則以花博期間,提供超過2,200萬人次服務零路故的優良服務,分享低地板、低污染的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實務營運經驗分享。長期關注生態的作家劉克襄,則以生活的角度,告訴與會人士,在臺北,生活其實可以悠遊、漫活、趣味及豐富。

整個論壇活動在產、官、學界專業與市民生活的對話中結束。交通局表示無車日不僅是一種理念,更可以具體落實在生活之中,在臺北市推動無車日第10年的時刻,臺北市已訂定了2020年大眾運輸使用率70%,低污染公車100%的具體目標,希望市民們一起,為留下下一代更美好、低污染的生活環境共同努力。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