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蔡宗憲/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南瀛國是論壇14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探討核四爭議與台灣的核能政策。成大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宋鎮照表示,台灣能源極度缺乏,99%必須依賴進口能源,國家的能源政策和經濟發展與人民安全間互相牽扯,如何解決核能相關問題, 特邀專家學者進行論述。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李尚仁指出,從科技史的發展來看,瑞典皇家工學學者侯榭流思曾指出,核電是最失敗的科技,核能反應爐只能利用燃料棒一成的能量,其餘大部份都變成難解的核廢料,而僅一成的能量又只有三分之一用於發電,其餘三分之二都流失了,而且核能技術發展遲遲無法推進,是風險愈來愈大的技術系統。
虎尾科大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康世昊強調,他經常參與各式的環評工作,環境評估第一要件是廢棄物的處理,大家都知道目前為止核廢料無法處理,核能電廠卻是唯一不用處理廢棄物就可以興建的電廠;他指出過去關於核能決策體系的未能民主化,一直由技術專家一言堂決定,過去的決定違反社會真正公義,應該放棄封閉的專業知識體系,讓公共參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房思宏表示,他多年來投入反核運動,過去公投是反核團體主要的訴求,核四公投促進會1991年成立,並且發起千里苦行運動,在1994、1996、1998年都曾經在貢寮、台北縣市、宜蘭縣舉辦過公投,也顯現反對核四的聲音居多,但是都被政府以沒有法源否定;後來公投法雖然通過,但有諸多限制,包括提案、連署、投票通過的門檻過高,從此埋下核四公投的爭議。
「核四爭議是台灣社會創新的契機」雲林科大文資系教授林崇熙表示,從台灣民主化的歷程看來,核四爭議是文化信任問題,顯示對威權文化的不信任、對代工文化的不信任、對台電組織文化不信任,對專家文化不信任,他表示透過些複雜的論辯,希望讓大家感受休戚與共「同島一命」的情懷,一起高度關注與參與。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