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日、中交流複製技術 3D掃描複製出土文物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流行藝文 更新日期:2013-10-11 19:00:00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俊明/綜合報導)為提升國內文化資產複製技術及探究相關創意應用與倫理等議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臺南,及10月24在馬祖辦理「文物複製技術運用研討會」,以材料及技術複製為主軸,探討複製技術應用於文物臨摹、理念、創意加值、研究與展示的方法,及未來臺灣文化資產可能的運用範疇,邀請日本、中國大陸及國內學者專家交流文物複製技術,歡迎現場報名,踴躍參加本次研討會課程。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施國隆表示,文物常在展覽活動或布展過程中造成損壞,藉由複製品代替,除了避免傷害原文物,也打破文物展覽空間的限制。如去年臺北的「繪動敦煌-飛天壁畫展」,即藉數位化複製方式重現敦煌壁畫,讓無法親臨國外展場的觀眾可欣賞近似的文物圖像。不過,文物複製時應注意合法性,並謹慎的擬定原則、計畫與程序,避免傷害原文物。

文資局去年舉辦「文化資產複製技術應用研習營」,著重文化資產複製的相關法令探討,本次「文物複製技術運用研討會」將進一步深究文物複製技術之應用,也希望透過與日本、中國大陸的知識交流,讓國內複製技術與國際接軌。

歷史文物與史前遺物具有表徵人類文化之意涵,透過調查、研究、典藏與展示教育,可彰顯文物的文化與美學價值。因文物具有不可取代性與單一性,透過複製技術可以保存原有文物的原貌與製作技術之傳承。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科技提供人類知識流動與文物保存之可能性,如何將文物與有形文化資產透過傳統工藝與數位化技術跨越時間與空間隔閡,乃為當今研究趨勢。

本次研討會邀請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探討文物複製理念、京都嵯峨藝術大學發表傳統繪畫之臨摹研究、中國大陸西北大學講述文物複製理念,以及國內中央研究院講述從考古出土文物複製概念、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表博物館文物複製、清華大學探討3D掃描應用於出土墓葬與人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探討文物複製倫理及衍生問題等議題進行論文發表。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