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北市動物園:動物死亡率應屬合理

記者:張偉成 新聞分類:北台灣 更新日期:2011-10-02 15:00:00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偉成/台北市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搬遷到木柵已經25年,當初從圓山搬來的老動物、75年購入的動物,或透過交換、贈送、收容等進到動物園的動物,許多動物都已屆高齡,加上動物園因空間及動物福利的考量,有計畫性的進行動物節育及生育,這幾年的動物死亡率都維持在6-8%,出生率平均5-6%,因動物種類、數量與管理模式不盡相同,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對外界所疑慮的動物死亡率應屬合理。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各種動物的壽命都不同,如刺蝟約3-5年、大象可達45-60年,以動物園400多個物種,一般羚羊類與食肉目動物接近20歲,較難以人類七、八十歲的觀點來進行比較。動物的日常照養由保育員(動物保母)負責,當每天與動物相處的保育員覺得動物有異狀時隨即請獸醫師出診。

動物園目前設有9位獸醫師配置,雖然平均起來每人要負責300隻動物,但只有動物進行健康檢查及生病時才會找獸醫師診療,照養動物是由89位保育員擔任第一線工作。

動物因外在環境及遺傳因素等決定動物的體型、壽命、生活、習性等現象。動物園長期與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合作,由病理專科教授協助於動物死亡解剖後,進行病理檢驗,並提供動物病理解剖結果,例如腫瘤、創傷、呼吸、消化、循環系統疾病、病毒或細菌性疾病等,提供動物園做參考。

而這些資料在野生動物醫學都是很珍貴醫療資訊,更可以提供動物園在動物管理或疾病防治上之參考,進而累積的資料庫可提供國內外動物醫學研究與經驗交流,提昇動物園界在野生動物的飼養管理與醫療水平。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