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蔡宗憲/台南報導)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配料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2003年即證實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或荖葉等配料,單吃檳榔子就有可能會致癌。
衛生局指出,檳榔子因含檳榔鹼,在口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可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檳榔的粗纖維有如菜瓜布在口中摩擦,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並出現紅斑、白斑或口腔潰瘍等癌前病變,檳榔中致癌成分則會進一步促成口腔癌發生。
若在加上配料如荖花含有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與細胞修復性增生,其他配料如紅灰、白灰等會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
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一年新增近6500人罹患口腔癌。台南市衛生局呼籲,30歲以上曾嚼檳榔或現有吸菸的民眾,每2年都應免費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千萬別心存僥倖。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