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通訊社/蔡宗憲)服貿爭議學生持續占領立法院,電視新聞台全天候跟進的盛況,並不亞於去年的洪仲丘事件,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不是今天才推出,在野陣營或媒體應有足夠的時間針對內容本質監督,進行討論並提出質疑,甚至包括批評與抗爭,絕對都是民主社會可以接受的範圍。
公民運動從大埔、文林苑、反核四、軍審法一路抗爭,無役不與,沒錯這些都是去年度最為時髦的社會運動,但那時的服貿爭議尚無賣點,也不會有公民願意花時間,去聽那無聊的公聽會,瞭解服貿,相反地多數人都在等待輿論氣候成形,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便迅速滿足自己的「正義感」。
去年一連串的公民運動,其實並沒有為大眾帶來多大省思,就算桃檢調查范佐憲後已全案簽結,但對於一些激情過後,沒持續關注後續新聞的閱聽眾,印象中范佐憲仍是一個開名車、經營八大行業、故意虐殺洪仲丘的大壞蛋,仍是當時部分媒體與名嘴認定的「佐憲天皇」。這些自稱正義的公民,又有誰挺身為他被扣上的大帽子摘下,還范佐憲清白。
媒體可以墮落,公民可以盲從,不過我相信台灣仍有多數不願發表意見的人,還清醒得很,只是電視上看不到而已。里有殯,不巷歌,我並非故意唱反調,來澆息大家一窩蜂的公民熱情,除了公民和學生,民主社會本有表達多元意見的自由,但若要把全民的國會當成肉票,漫天喊價,相信多數人都不會認同。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