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第四屆纖維創作獎 30歲以下年輕創作者抱回兩大首獎

記者:許薰芬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1-09-12 13:13:00

黃國榮副市長、文化局陳佳君局長及與會貴賓「美術工藝類」得獎者一同合影留念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由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辦的「第四屆纖維創作獎」今(12)日舉行頒獎典禮,這項纖維工藝年度盛會共有70件創新作品入選,今年更創下兩大首獎均由30歲以下年輕創作者獲得的紀錄。王婷瑩以家鄉的大甲藺草創作生活工藝品《藺一個地方》,排灣族藝術家峇岦嵐偲˙旮札涅灆的美術工藝《臍待》象徵對母地的思念,入選作品於即日起至11月21日在纖博館一樓創纖基地展出,歡迎民眾前來欣賞。

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表示,台中市曾是織品工業的重鎮,後因時代變遷與遷移,使織品工業逐漸沒落,纖維工藝博物館辦理纖維創作獎至今已第四屆,除發揚纖維工藝的藝術創作外,也希望可引起更多人投入纖維工作領域,將編織工藝逐漸發揚光大,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豐碩成果、培育在地藝術家、提升傳統工藝的附加價值。

創作獎籌備委員陳景林老師指出,纖維材料是藝術創作材質中,少有的軟性材料,因此能發展出不同於其他藝術創作的方式,辦理纖維創作獎的宗旨,是將傳統工藝發展至極致,與生活時尚連結,進而深化成為藝術創作。

纖維工藝博物館指出,此屆纖維創作獎設有「生活工藝類」與「美術工藝類」兩大類,「生活工藝類」首獎得主王婷瑩是大甲人,初次參賽就奪下大獎,她發現大甲藺草文化逐漸式微,因此以藺草編織結合媽祖遶境,設計《藺一個地方》系列作品,包含隨身電扇等,希望讓信徒在遶境時感受到涼爽和藺草獨特的香氣,進而認同大甲藺草文化。

此外,「美術工藝類」首獎得主峇岦嵐偲˙旮札涅灆(Paqerir.Kazangiljan)是年輕的排灣族藝術家,他將多片構樹皮敲打成200公分寛、150公分高、50公分深的大型作品《臍待》,象徵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母地」,而身上總有一條隱形的紅色臍帶連向遠方的母地,那是聯繫思念與安全的通道。

文化局說明,今年也有多件作品以疫情為題材,曾挺茵的作品《分流.匯聚》獲得生活工藝類佳作肯定,結合皮革材質與藍染技法的眼罩與口罩,傳達出應該被隔離的是疫情傳播,而不是人心;美術工藝類的入選作品《COVID-19變種的病毒:重生》由林姿兒創作,作品直接以病毒命名並進行探討,展現工藝與當代社會緊密連結互動的特色。

文化局表示,為落實防疫,場館維持單一出入口並規劃參觀動線,入館民眾請配合量測體溫、雙手消毒及實聯制,並全程佩戴口罩且禁止飲食。此外,館內也設置「社交距離宣導員」,提醒民眾保持室內1.5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提供市民安心的藝文空間,更多訊息請上纖博館官網(mofia.taichung.gov.tw)查詢。

今日頒獎典禮包括副市長黃國榮、文化局長陳佳君、大里區長鄭正忠、市議員李天生、及籌備此次創作獎的陳景林、吳佩珊、林青玫老師,與評審團尤瑪˙達陸、黃誼甄、顏名宏委員,及人間國寶劉千韶藝師等人均出席觀禮,市議員蘇柏興、市議員林德宇也派人到場參與。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