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電創意競賽 展現多元應用巧思
記者:楊秀卿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14-07-18 15:50: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楊秀卿/綜合報導) 市府工務局推動太陽光電應用要結合市民創意來融入生活,今年的光電創意競賽評選結果出爐,「太陽能E tag 無線停車系統」與「趨光電板」,共計18件作品獲得獎項,預計將在本(7)月24日光電國際研討會公開頒獎與展出。另外,該局持續創新光電法令,將放寬外牆與中庭裝設太陽光電免計面積,將會讓光電設置更符合市民遮雨遮陽需要。
工務局局長楊明州表示,縣市合併後,市長陳菊要打造大高雄成為生態綠能城市,該局在太陽光電與綠建築創新政策工具的開發上,首創多項全國的先進法令,包含綠建築自治條例、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辦法等,其政策法規推行帶動綠色營建產值每年超過百億元,專案機制成果也獲得102年行政院建議制度特等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舉辦的國際宜居城市獎社會經濟組銀獎。
楊明州說,今(103)年該局也持續創新,制訂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在光電部分將放寬允許建築物設置突出外牆面在二公尺以內太陽光電設施可以不用計入建築面積。以及建築物於室內天井上方設置太陽光電設施高度在三公尺以上、四點五公尺以下,水平投影面積在室內天井範圍以內,天井側牆不得設置或封閉,可以不用計入建築面積及樓地板面積容積。該辦法與其母法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經內政部核定後將會發布實施,建築物裝設太陽光電將會更貼近市民生活上的需要。
楊明州強調,除光電法規放寬外,為推展光電創意應用,該局今(103)年舉辦太陽光電多元化運用設計創意競賽,日前經過由學界與產業界組成專家評審團的審議後,選出18件得獎作品,其中「太陽能E tag 無線停車系統」與「趨光電板」,不僅打破光電版傳統應用的思維、模式與功能,還兼具防災急救或觀光景觀,併列大賽的首獎。
評審委員百萬屋頂辦公室南辦主任嚴坤龍表示,隨著氣候變遷與地球能源的耗損嚴重,研發新能源並能作最有效的應用,已經是現在科學界亟需突破的瓶頸。但在這項競賽中,參賽者利用天馬行空的創意巧思與想像,再結合所學的專業,並能回應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橘色科技思維,讓這次得獎的作品,不僅能具備光電板的基礎運用,還能增加其多元應用性,甚至打破傳統思維與應用模式,融入文化與景觀特色,讓光電板不再是冷冰冰的呈現。
嚴坤龍說,德國在光電發電的研發全球首屈一指,他們的震撼設計中,能夠讓光電屋整個隨太陽光轉動,但在儲電的過程中,隨著屋子轉動所需電力,也同時耗損了不少電力。以「追日」的概念進行設計,在這次光電創意競賽中拿下首獎。參賽者李翊彰所設計的「趨光電板」,即是採用「追日」的原理,但不同的是屋不動而是光電板動,即設計出具有趨光性的太陽能板,隨著日光的角度變化而在屋頂上轉動,其缺點是採取滾輪滑動設計需要電力的使用,但同時也因為光電板具有追日逐光的趨光性,而使得其電力的產生能力更具備飽和度,效力更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統外觀構造以蛋型屋設計,而以條形為主的蛋形屋空隙,可以對流空氣與具透光性,達到導流散熱的效果,其內的空間又可以做多元使用,而蛋形屋本身即具視覺的吸引力,是光電產業「景觀觀光化」的一代表作。
工務局建築管理處處長黃志明表示,同樣獲得首獎的「太陽能E tag 無線停車系統」,由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研究生姚穎良與產設系學生盧冠伶、許夢吟、楊佳蕙等人所設計,結合目前廣泛應用的E tag感應與手機APP,建置成無線停車系統,讓車主能利用手機搜尋空車位而很快速的找到停車格,E tag感應系統本身還設置偵測淹水防災警示功能,當路面淹水達E tag裝置下方進水處設定的範圍,E tag會以傳短訊的方式通知車主來移車。而一切電力則來自於日間時間感應設備上的太陽能光電板,達到省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