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國資圖熱鬧開展
記者:蘇彩娥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5-04-14 23:20:00
-
-
文字級數:
-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蘇彩娥/台中報導)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14日上午於該館總館3樓世界之窗特展區熱鬧開展,自即日起至8月16日止,現場提供專人導覽服務,帶領民眾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認識檳榔與我們的深厚關係。
「檳榔」曾經是臺灣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有「綠金」、「綠寶石」之稱,因商業行為而延伸出的檳榔西施已是臺灣文化意象代表之一,國資圖特別與中央研究院合作,結合最新的學術研究和數位典藏資源,用輕鬆有趣的角度,邀請民眾一起認識檳榔文化的古今之變和族群差異。
提到檳榔,一般人腦海大多會聯想到致癌、環境汙染、敗壞社會風俗等負面形象。事實上,嚼食檳榔的習俗在臺灣及中國南方已延續數千年之久,透過檳榔嚼食可建立或強化族群與文化認同。檳榔也被用來治療疾病、防止瘟疫,當作社交、婚禮場合的禮物,甚至被用來當作宗教祭祀的祭品或是行使巫術時的法物,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及價值。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呂春嬌館長表示,本次展覽內容除了呈現檳榔的分布、物種與生態、藥物特性、社會功能、文學與歌謠等,另提供檳榔攤上吃檳榔的展示與體驗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共賞,歡迎大家到圖書館體驗繽紛多樣的「檳榔文化世界」。
策展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林富士副所長表示,歷史學者在當代社會的定位是作一個溝通者,幫助不同人群,對彼此身邊的物質、環境互相了解。策展人在現場多次提醒大家,世界衛生組織經回顧嚼檳榔與癌症之相關文獻,作出嚼食檳榔易導致口腔癌之結論,此展覽絕不是鼓勵民眾食用檳榔,而是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了解萬物存在之道理,以及如何適切地運用的價值。
此次中研院除策展介紹檳榔文化外,也提供專門網站,想更深入了解檳榔文化或提問的民眾,歡迎多加利用。或可於5月16日下午兩點至國資圖二樓國際會議廳聆聽林富士副所長「解剖檳榔族」閱讀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