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風動四方-安平1634」體驗嶄新科技融藝VR饗宴
記者:蘇彩娥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7-11-03 22:20:00
-
-
文字級數:
-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蘇彩娥/南投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1月4日起進行創作成果發表〈風動四方-安平1634〉計畫,今(3日)辦理開幕記者會,由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詹景裕校長、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許淑芬處長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謝俊科處副處長均出席,並由南藝大樂團帶來精彩的開幕表演。
國美館蕭宗煌館長表示,國美館自2003年開始系統化的推動數位藝術,2012年起進行「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共構發展計畫」,2015年執行「科技融藝跨界創作補助計畫」,每年均透過徵件及補助案將優秀的數位科技藝術作品推廣給大眾。
〈風動四方-安平1634〉是今(106)年度獲得補助計畫的三組團隊之一,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研發長洪一平教授帶領,作品結合臺灣人耳熟能詳的〈安平追想曲〉及與荷蘭安荷芬(Eindhoven)進行跨國互動體驗,串連起自大航海時代到現代臺灣人與世界的交流,是臺灣首次將VR科技融入文化藝術的跨國多人VR作品,帶領臺灣的科技藝術再往前更進一步。
詹景裕校長提到,〈風動四方-安平1634〉以數位方式重建1634年的熱蘭遮城,同時也整合多項最新科技與裝置,由科技創造的沉浸感體驗,讓身處兩地的觀者進入西元1634年的熱蘭遮城上空,共同聆聽不同時空下,楊麗花、許石、江蕙等多位著名歌手詮釋〈安平追想曲〉中優美動人的安平古堡歷史故事。
許淑芬處長說本件作品以不同手法呈現臺灣歷史,也期許未來可以運用在教育系統中。洪一平教授提到,本次展示以一個鏡面立方體主體,中間的空間類似「蟲洞」,體驗者可藉由作品穿越道1634年的安平,並透過科技的運用身歷其境。本次作品運用了體感攝影機(偵測觀者的呼吸)、空拍機(創造在地的臨場感)、網路連線(實現異地共在的連結)、VR環場音效(增強3D聲音的臨場感)、與風扇動力裝置(營造4D體感特效)等。此作品特別利用風扇動力裝置展現「以風傳遞聲音」的藝術概念,讓使用者可以在〈安平追想曲〉的優美旋律中,感受到「風」的視覺、聽覺、與觸覺回饋整合後的逼真效果。
1634年荷蘭人在當時的大員(Taioan;臺灣名稱的由來)建造了一個堅固的城堡,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開啟了臺灣邁向世界舞台的新時代。現今在臺南安平地區的熱蘭遮城是日治時期新建,最初的建築僅剩幾段殘餘的城牆遺跡,但這些遺跡卻是臺灣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作為東亞轉運站的重要歷史證物。名曲〈安平追想曲〉由許石作曲,陳達儒作詞,在1951年正式發表後廣為傳唱,帶有不少年長者對於臺南安平的共同記憶。早期的知名臺語歌手劉福助、陳芬蘭,後來流行樂壇的謝雷、余天、洪榮宏、鄧麗君、鳳飛飛、張清芳、江蕙等天王歌后都曾演唱過。此外,〈安平追想曲〉曾在1972年曾拍成黑白電影〈回來安平港〉,由楊麗花領銜主演並擔任主唱,流傳一時。
〈風動四方-安平1634〉是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研發長洪一平教授帶領一個跨國團隊所共同創作的。團隊成員來自荷蘭恩荷芬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臺大網媒所、南藝大藝術史學系、淡江大學電機系、法國巴黎高等美院數位中心等各單位。此作品結合臺大網媒所擅長的多媒體系統整合、淡江電機系的電控系統開發、荷蘭恩荷芬科技大學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法國高等美院數位中心的影音發想,讓此作品有獨特的創新體驗,又有非常細膩的美學構思,是少數結合多種感測技術與機動控制之VR創作,也是臺灣首次將VR加入風的感知回饋與遠端連線同步的科技藝術作品。
展出期間將定時與荷蘭安荷芬(Eindhoven)進行跨國互動體驗,兩地都將分別設置VR互動裝置,透過遠端連線以達到跨越國境的「共在」(Co-Existing)互動體驗。歡迎民眾在11月4日到11月12日之間到臺中國美館親身體驗此一全新的科技融藝VR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