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明專欄】民眾有認真明白的參與社會運動嗎?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專欄論壇
更新日期:2019-06-14 11:55:00
-
-
文字級數:
-
民主國家《社會運動》是促成社會進步的方式之一,回首台灣戒嚴時期的社會運動,多為衝撞當權體制,為爭取當時包括自言論自由或民主國家應有的人民政治權利,也有以環境生態保護及對政策不滿藉以表達的各種社會運動。台灣在解嚴及廢除動員戡亂條例,國民大會代表後,於1996舉行首次總統民選,台灣開始進入一個實質的民主國家,同時社會運動也開始絡繹不絕而多樣。
社會運動是促成國家、社會更進步的方式之一,台灣在進入實質民主國家社會後,社會運動更加蓬勃多樣,不僅是政治議題上的活動,對環境生態保護、弱勢族群的權益與維護、歷史文化資產的重視等,都讓這個民主小島上,充滿讓社會更進步的生命力。不過,在社會運動的多元下,社會運動的改革精神是否更成熟,或已變成嘉年華會般的熱鬧參與,甚至是背後有心人士刻意操弄的議題,值得深思與探索。
回顧解嚴時期,參與社會運動者,必需面對政治法律上的風險,輕則入獄,重則送命,因此,當年的社會運動參與者人人都是認認真真、明明白白的拋頭顱灑熱血,去參加一項期待能讓社會更好、更進步的風險運動。
端看台灣近年來的社會運動現場,標語、旗幟、制服、道具,視覺與創意讓人目不暇給,尤其場面講究名人加持,人數高峰,在加上媒體造勢,社會運動整體上宛如嘉年華一般的精彩華麗。
在旁觀這場精彩華麗的社會運動嘉年華時,是否也想想,這些參與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或抗爭者,是否如當年社運前輩般的認認真真、明明白白的去參與一場讓社會更好更進步的行動,或只是當作參加一場流行的盛宴,客串一下如群眾演員。
一場社會運動的興起,背後多有民意的異議與期待,但當台灣社會運動已變成嘉年華化後,社會運動背後的民意異議與期待,是否已讓有心人從中操弄,藉此掩蓋利益,這是民眾在社會運動熱情參與之前,得先認認真真、明明白白的思考清楚,免得被有心人士愚民了,真成了群眾演員。
參與社會運動,是民主國家的常態,亦是民主國家人民的權利行為,目前台港最受矚目的社會運動,是台灣的總統大選造勢活動及香港逃犯條例反送中活動。台灣的選舉活動在這20幾年的積極發展中,已成熟到民眾都看爛了,「是不是希望再騙一次你的選票」,民眾自有智慧判斷。至於香港的逃犯條例反送中活動,到底是什麼?網路上有很多資訊,其中,台大張麟徵教授,對香港市民「反送中」抗議遊行的意見被轉貼最多。
誠如前言,民主國家《社會運動》是促成社會進步的方式之一,對任何社會運動的議題與訴求,民眾是持贊成、反對或無感的立場,都是民主國家人民的基本權利,只是,民主國家還得需要有成熟智慧的人民,才能建構成熟的民主法治社會。當前各種議題的社會運動頻繁,若民眾都能夠認認真真、明明白白的表達贊成、反對或無感,才是成熟的社會運動,讓國家社會更進步與發展。
專欄作者簡介:
張俊明,台灣台中市人
法學、企管雙碩士,目前為朝陽科技大學產業策略發展博士候選人
曾是媒體編輯、記者、總編輯,也從事企業培訓顧問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