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15日 星期四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Booking.com 2020 科技成就獎開放提名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19-10-02 14:00:00

文字級數:
香港2019年10月2日 /美通社/ -- Booking.com作為全球最大的旅遊電子商務平台之一,宣布 2020 科技成就獎開始提名,目的為表揚全球科技界的女性先驅。Booking.com 堅信科技是深入所有人生活的行業,因此於 2017 年設立此獎項,表揚全球科技界中,將創新能力、領導力以及卓越專業能力帶入新境界的女性,並鼓勵未來世代的科技領袖人才嶄露頭角。Booking.com 致力於消除性別限制、鼓勵科技界女性新興人才,以及激勵下一代投入科技界,從而在科技界推廣多元發展,此獎可說是此宏大目標中的一部分。

獎項類別共分為 9 類,表揚女性在科技、資訊科技,以及數碼相關領域的貢獻,包括:模範獎、科技新星獎、企業領袖獎、科技創新獎、社會影響力獎、企業家獎、學術成就獎、改革推動獎,以及企業獎。「企業家獎」以及「學術成就獎」是今年新增的獎項,希望可以彰顯女性主導的初創企業以及為科技、資訊科技與 STEM 教育領域帶來改革的影響力。另一項今年新創立的獎項是「改革推動獎」,條件為透過行動改善科技領域中多元化代表不足的問題,獲獎人不限性別。

角逐獎項的候選人不分階級,只要是投身科技界,且持續善用科技改變企業、行業及社區的女性,都歡迎參與。去年有來自超過 60 個國家的人報名。值得一提的是,當中的「企業獎項」會頒給資訊科技與科技產業的工作環境中,吸引及推動女性科技專業人員或鼓勵職場性別多元、消除性別限制的公司。評審委員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產業領袖、企業家以及學術界人士組成。

Booking.com 2020 科技成就大獎則會由各類得獎者中選出。評審委員將選出他們認為對全球科技界影響最大的人。每一個獎項類別的得主可獲得 €5,000 獎金,大獎得主則可再額外獲得 €10,000 獎金,希望能幫助他們往事業與專業目標再邁進一步。

Booking.com 董事長 Gillian Tans表示:「若要追求科技和創新資源公平分配、維持平衡狀態並反映出我們所在社會的多元性,關鍵就是消除科技界的多元鴻溝,並確保科技從業女性獲得與其他人相同的支持與機會。Booking.com 的願景是讓每個人都能更輕鬆地探索世界,因此我們把握每個機會,透過消除障礙,確保來自所有背景的人們都能順利進入科技界並發光發熱,幫她們創造更兼容並蓄的工作環境。Booking.com 科技成就獎透過表揚在科技領域展現出絕佳領導能力、獨創性、團隊精神以及創新力的女性,期冀能讓下一個世代的女性人才願意往科技領域發展、加深各界對話以喚起對改善多元性的重視,並創造可持續的科技願景和榜樣。」

儘管性別平等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就,但全球仍有過半(53%)的女性表示,科技組織缺乏位居決策地位的女性,因此導致她們投身科技產業的意向低落。相似數據顯示,科技界女性人員認為缺乏前輩指導或跟隨前輩學習的機會(52%),以及整體環境讓女性缺乏在年輕時接觸科技界的機遇(50%)都是阻撓她們進入該行業的因素。

兒童繪本系列Hello Ruby的作者 Linda Liukas 在書中描繪出一個奇妙的電腦資訊世界,她同時也是 Rails Girls 計劃創辦人。這項在超過 300 個城市教導年輕女性撰寫程式的全球計畫贏得了 2019 年的 Booking.com 科技成就獎大獎。Hello Ruby繪本系列已被翻譯成 27 種語言。作者 Linda 將會加入本屆科技成就獎的評審委員行列,與其他科技界領袖和商業、學術及政治界的表表者一同選出得獎者。

Liukas表示:「女性可以為這行業帶來許多貢獻,這類獎項可以凸顯科技界的職場多元性。科技可以讓每個人的工作方式轉型並改變,當中蘊含的發展機會無限。當我決定要踏入科技領域,我瞭解自己的潛能以及好奇心。我能夠靠自己和生活經驗開啟事業,而非依賴事業建立自我。
一直以來學到的經驗非常美妙,希望我能啟發更多女性,朝著同樣的方向努力前進。」。

多元而跨領域的科技專業人士、傑出人物、領袖人物,以及支持科技界女性的人,都將受到 Booking.com 2020 科技成就獎號召,於 2020 年 3 月 26 日由世界各地前往英國倫敦共襄盛舉。科技成就獎今年邁入第 3 年,為科技界女性建立了一個社區,讓她們可以互相交流、交換意見以及一同慶祝成就,創造出一個愉快、親切而互相支持的環境。

為了實踐支持在科技界推廣多元和消除性別限制的廣大目標, Booking.com 將再度與Web Summit合作,於 2019 年 11 月 4 日至 7 日在里斯本共同主辦科技界女性(Women in Tech)座談與指導計劃。





最新產業科技

《迎媽祖 HOT 陣頭》5/10.11港藝中心熱鬧登場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5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重頭戲《迎媽祖 HOT 陣頭》,今(5/10)明兩天於於港區藝術中心盛大登場。今年活動以「復刻經典,創新未來」為主軸,透過兩日分別以現代劇場詮釋與傳統演出呈現陣頭文化的多元樣貌,展現陣頭藝術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活動開幕由創意儀式「壽桃與元寶氣球祈福」揭開序幕,象徵文化的傳承與祝福的延續。現場還設有文創市集與廉政宣導 攤位,融合節慶氛圍與民間信仰。

「嘉」有愛˙轉來呷!嘉義縣府感謝善心團體捐贈愛心待用餐

嘉義縣社會局攜手社團法人嘉義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辦理「暖心暖胃『甘』心待用餐服務」,今(9)日特別到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舉辦捐贈儀式,由縣長翁章梁致贈感謝狀,感謝在地企業、宮廟和民間團體以實際行動關懷弱勢家戶。

美國衛生福利部代表團參訪台北市廣慈長照機構 肯定急性後期照護銜接模式與智慧復健實踐

來自美國多州的衛生福利部代表團日前參訪位於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運的「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實地了解我國長照與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與實務運作。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科羅拉多州、康乃狄克州、肯塔基州、紐澤西州、北卡羅萊納州等地的衛生福利官員,並有兩位來自杜克大學的教授——Pikuei Tu與Cheryl Lin隨團參與。此行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林陳立、忠孝院區院長何清幼與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執行長吳岳霖陪同導覽。

高人氣啦啦隊女孩攜熊讚嗨翻「臺北館」 高雄國際旅展邀你一起臺北趴趴GO!

2025高雄國際旅展「臺北館」即日起至5月12日於高雄展覽館熱鬧登場!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延續「臺北趴趴GO PARTY ALL THE TIME」主題,打造集運動觀光、城市風景與低碳永續概念於一體的精彩展館,不僅邀請知名旅宿品牌與具臺北在地特色的台北城市紀念品、特色小吃共同參展,更推出多款高雄旅展限定優惠券與舞台活動,邀請南部旅客遊臺北,為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暖身,體驗不一樣的城市風貌與青春能量。

中臺科大食科系「築夢航程」榮登114年技職永續作品展 國資圖亮眼展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在技職教育領域再創佳績!由學生許芳瑜與李昕融聯手創作的藝術麵包作品「築夢航程」,榮獲教育部指導之「114年技職永續破風者—技之勇者展品計畫」入選肯定,自4月29日起至12月31日,於台中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3樓「世界之窗展區」精彩亮相,展現技職學子的創意能量與實作底蘊。

觀看熱門新聞

「嘉」有愛˙轉來呷!嘉義縣府感謝善心團體捐贈愛心待用餐

嘉義縣社會局攜手社團法人嘉義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辦理「暖心暖胃『甘』心待用餐服務」,今(9)日特別到嘉義文化科技創新基地舉辦捐贈儀式,由縣長翁章梁致贈感謝狀,感謝在地企業、宮廟和民間團體以實際行動關懷弱勢家戶。

美國衛生福利部代表團參訪台北市廣慈長照機構 肯定急性後期照護銜接模式與智慧復健實踐

來自美國多州的衛生福利部代表團日前參訪位於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運的「廣慈住宿式長照機構」,實地了解我國長照與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與實務運作。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科羅拉多州、康乃狄克州、肯塔基州、紐澤西州、北卡羅萊納州等地的衛生福利官員,並有兩位來自杜克大學的教授——Pikuei Tu與Cheryl Lin隨團參與。此行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林陳立、忠孝院區院長何清幼與廣慈長照復健醫療中心執行長吳岳霖陪同導覽。

高人氣啦啦隊女孩攜熊讚嗨翻「臺北館」 高雄國際旅展邀你一起臺北趴趴GO!

2025高雄國際旅展「臺北館」即日起至5月12日於高雄展覽館熱鬧登場!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延續「臺北趴趴GO PARTY ALL THE TIME」主題,打造集運動觀光、城市風景與低碳永續概念於一體的精彩展館,不僅邀請知名旅宿品牌與具臺北在地特色的台北城市紀念品、特色小吃共同參展,更推出多款高雄旅展限定優惠券與舞台活動,邀請南部旅客遊臺北,為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暖身,體驗不一樣的城市風貌與青春能量。

《迎媽祖 HOT 陣頭》5/10.11港藝中心熱鬧登場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5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重頭戲《迎媽祖 HOT 陣頭》,今(5/10)明兩天於於港區藝術中心盛大登場。今年活動以「復刻經典,創新未來」為主軸,透過兩日分別以現代劇場詮釋與傳統演出呈現陣頭文化的多元樣貌,展現陣頭藝術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活動開幕由創意儀式「壽桃與元寶氣球祈福」揭開序幕,象徵文化的傳承與祝福的延續。現場還設有文創市集與廉政宣導 攤位,融合節慶氛圍與民間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