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6日 星期日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首見醫院生態復育造景 臺中慈院境教融入佛法

記者:王福星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22-01-12 16:28:00

文字級數:
幽雅的生態造景與流水聲吸引民眾駐足欣賞。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王福星報導)臺中慈濟醫院歷時半年從規劃到施工,終於完成臺灣地區首見設置於醫院院區的生態園,整建過程全部以現有土石為基底,更考察醫院後山的淺山動植物生態,串聯逾五公里方圓的生態系統,提供病人與同仁優質的休憩空間。施工總監蔡文松看到後山鳥群飛到園區活動,高興地說已看見初步成果!

設置於臺中慈濟醫院入口的生態園區,以兩個主要流水區做軸心,依地勢營造出沼澤、埤塘及淺山溪流兩種生態系統。負責整建的半畝塘環境整合公司綠埕總監蔡文松表示,國外許多醫療機構做療癒花園,臺灣也有醫療機構做荷花池或景觀園區,但臺中慈濟醫院的生態地景著重「培育」,及周遭五公里區域的生態連結,強調呈現原生、在地,讓人與景觀有高度連結。其中,水是孕育生態與人文的關鍵。

醫院大門正前方地勢較平,採用沼澤、埤塘概念設計,以車道、石板無障礙人行道、草坪走道等三個不同高度通道形成三環圈,圍繞水塘。高低錯落的樹木植物,區隔車輛與造景,營造宜人空間。大廳左側延伸至急診通道運用原有地勢的高低差,設計為溪流激盪出潺潺水聲,溪中錯落石頭堆疊多孔隙環境成為水生動物繁殖的空間,利用樹木區隔,鬧中取靜,形成都市難得一見淺山美景。

慈濟人李淑敏師姊談到引介生態復育造景進入臺中慈濟醫院的初衷,他說遵從證嚴法師教誨,一直深植愛護環境與生態保育理念,看到半畝塘公司建築師江文淵二十年來研究結合建築與生態復育,他們研發水源清淨循環再利用系統,不只草木扶疏,魚、鳥、蝴蝶等昆蟲陸續出現,生氣盎然,真正努力做到與大地共生息,顯現的成果讓人震撼。

原地施做埤塘溪流並不容易,蔡文松說,先要原地夯實,再手工敷抹黑黏土確保厚薄均勻,接著鋪上厚1.5厘米熱融接合的PVC雨布及不織布,不只防滲水還要節水,等不織布將來逐漸形成生物膜後形成防水層,滋養生態。目前主要以地下水井為水源,園區另設25噸容量的「雨撲滿」,雨季時可儲水,取代井水使用。水池邊也有硝化池以生化棉硝化菌,有效維持水質清澈與穩定,水流進入硝化池前,另設樹葉收集器減少水循環設備堵塞。

造景植物八成以上都選用臺灣原生種,蔡文松指出,包括孓遺植物水杉、藥用植物梅葉冬青等,都是臺灣特有。其餘兩成是因應造景選用的園藝植物。植物外貌會隨著季節變化,蔡文松表示,主要是讓人能透過視覺觀察到環境變化,感受到四季更迭與大地更親近。

護理之家資訊專員陳重光因業務須往來兩院區,常經過生態造景步道,得空時也會駐足欣賞淺山溪流,聆聽水聲,在忙碌的工作空檔稍稍放鬆。照服員廖德蓉很喜歡新的生態造景,上下班經過時,偶爾也會拍幾張照片分享朋友。他覺得生態造景很為病人著想,推薦護理之家住民家屬有空可以帶長輩走走,享受優美景致,也舒緩住民長輩心情。來醫院注射疫苗的張先生經過幽雅造景忍不住多看兩眼,他很少到醫院,印象中的醫院多是冷冰冰的建築,他覺得生機蓬勃的造景對住院病人非常有幫助,可以舒緩住院的心情。

兩處造景已接近完工,近期植入燈心草、臺灣萍蓬等水生植物,陸續放養石賓、溪哥、田螺等水生動物。不到一周,已發現鳥類、蝴蝶來到生態區,甚至水黽也悠游滑行。蔡文松表示,如放養魚類開始繁衍仔魚,就表示生態復育造景初步有成,期待能吸引更多物種到來。

李淑敏指出,醫院病人身體受病痛,心靈也受苦,相信透過生態復育也能療癒人心。因為理念契合,半畝塘江文淵建築師特別以志工身份,不收規劃設計費用,工程款實報實銷,促成創舉。李淑敏相信,病人走進生態復育區聆聽蟲鳴鳥叫與水流聲,放鬆心情觀察植物生長與四季變化,可以體悟無限生命力。他說,生態園區是一個「境教」,能轉識成智,造景水面映著天光倒影,如同澄淨的鏡面現諸色像。不管病人或同仁在園區細細體悟,就能映照佛法「大圓淨智」的境界,得到心靈的安慰。

最新健康樂活

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登場 吸引遊客熱情參與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被視為滇緬族群新年文化慶典的「2025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在仁愛鄉清境國小盛大登場。火把節是源自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慶,融入薪火相傳、感念祖先等意涵,從雲南流傳到清境,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也有參與貴賓身穿雲南傳統服飾一同歡慶,場面十分熱鬧。

健康商機正夯 營養師提醒先看標示再查專利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養生已經成全民重要課題。除了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保健食品也走入許多人日常生活,成為調整體質、營養補給的重要選擇。對此,營養師林昀正特別提出提醒,民眾在選購時應把握兩大原則,才能避免誤踩陷阱,確保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

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性之爭 台中 2026 市長選舉恐釀風暴

【記者 張俊明/台中報導】盧秀燕任滿兩屆、市長席位將在 2026 年改選,台中市成為各黨角力的核心戰場。隨著政黨密集檢視提名路線與整合策略,「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的矛盾,正從黨內會議延伸至基層組織與選民心態,台中選情由此進入早期高張力狀態。

觀看熱門新聞

破除禁忌迎向月經平權 中市「月經平權宣導暨交流茶會」熱烈登場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為倡導性別平等、破除月經迷思,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於10/3下午在台中金典酒店舉辦「月經平權宣導暨交流茶會」,活動以「月經不驚、臺中平權」為核心理念,透過專題分享、互動交流與多元生理用品介紹,讓月經議題在社會中被更自然、正向地討論。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傳產撐不下去! 議員批「富市台中」只是表面光鮮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面對關稅變動與景氣低迷,傳統產業因成本上升、訂單減少而陷入經營困境,許多中小企業只能苦撐求生。市議員陳雅惠批評,市府年年砸下鉅資行銷「台中購物節」,卻缺乏實質協助產業轉型與振興作為,導致基層業者怨聲載道。

南投縣民集團婚禮 土地公金戒指祝福30對新人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愛在山水間,情定日月潭。南投縣政府17日在日月潭文武廟舉辦一年一度的縣民集團婚禮,共有30對新人在湖光山色與神明的見證下,披上白紗攜手許下終身承諾。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為新人獻上祝福,場面溫馨浪漫,洋溢幸福氛圍。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