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對大高雄發展影響報告出爐 高市府籲落實對本土產業照顧
記者:楊秀卿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12-04-17 01:21: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楊秀卿高雄市報導) 高雄市政府16日召開101年度兩岸工作小組第1次會議,邀請中山大學林德昌所長、台灣大學陳明通教授、政治大學童振源教授等外聘委員,對於高雄與中國交流的現況提出看法。
高雄市政府研考會表示,101年3月份,委託中華徵信所進行「ECFA對大高雄地區之影響」調查,對象為高雄在地產業屬於ECFA早收清單項目的製造業者共536家,以及兩千多位民眾。在企業調查部分,有高達60%的廠商認為沒有正面影響,約30%的受訪廠商認為ECFA實施對其公司在訂單量、獲利及預期產值有正面影響,惟強度並不強。在就業機會上,不論是企業或民眾調查,大多數都認為ECFA的簽訂對於就業市場沒有影響,也沒有新增就業機會。
此外,將近65%的民眾認為,政府在簽訂ECFA時沒有提供充足的資訊讓民眾瞭解,絕大多數民眾甚至完全不知道政府有提供相關保障就業的政策。因此,從實施一年的結果來看,南部企業對於ECFA所帶來的效益感受度明顯不足,市府呼籲未來台灣與中國進一步簽訂國家貿易協定時,應在公開、透明、民主化的過程中進行,以「企業根留台灣」、「創造在地就業」為目標,落實對台灣本土產業的照顧。
經發局指出,ECFA簽訂一年後,比較台灣對中港澳的出口∕進口資料發現,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成長8.01%,但從中國進口卻成長20.49%。針對金屬、石化等高雄重點產業,台灣鋼鐵自中國進口成長率高達86%,反之相同產業的出口成長連3%都不到。而在石化方面,大部分石化產品出口幾乎無成長,但石化產品進口成長皆高達15%以上。船舶業對中國出口衰退25%,進口卻成長88%。因此,從台灣進出口貿易統計上可以大致看出,就短期而言,除了特定水產品如石斑魚出口成長顯著以外,ECFA的效益不明顯,反而是由中國進口的成長率高過對中國出口成長率的趨勢應多加觀注。
高雄市部分水果銷往中國的比例有成長。農業局指出,金煌芒果、香蕉、番石榴、木瓜、鳳梨等水果,去(100)年銷往中國約1700噸、金額約3900萬元,佔總外銷比例之2成4,較99年1000噸、金額約2000萬元,佔總外銷比例之1成7,約增加6%。但由於台灣農產品主要是內銷市場,高雄市農產品外銷比例占全市產量僅1~2%,而銷往中國的農產品僅占全市產量不到1%,因此建立品牌標章,保護高雄農產智財權是第一要務,避免中國生產的台灣品種水果低價傾銷。
林德昌教授提出對兩岸關係的觀察,認為兩岸交流廿餘年來,台灣民眾主張維持現狀者,仍佔絕大多數,另外,在國際參與上,台灣參與相關國際間政府組織的可能性仍然不大;雖然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有其可能性,但在名稱的使用上,恐怕將仍侷限在Chinese Taipei。陳明通教授認為,面對ECFA,台灣需留意過於依賴單一市場中國會發生的問題。
童振源教授提出,早收清單後續將進行四項協商,其中服務業的開放對台灣產業會有很大影響,高雄應關注後續發展。童振源也說,馬總統宣示在未來兩年內將完成所有ECFA的協商,地方政府應該向中央要求參與協商,讓協商過程在透明公開的狀態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