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4月 03日 星期四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業界管理》完美產品的迷思

記者:亞洲經濟通訊社 產經訊息中心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14-03-29 13:0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你看大家都在用iPhone,超炫的。」「現在比較便宜,我也要去辦一隻。」在捷運上,聽到鄰座的一個年輕女生,跟他身旁男伴間的對話。剛開始iPhone只是一些商務人士在購買,現在卻到處都看到年輕人隨手把玩著,你大概就可以想像它光在台灣的銷售量就有多驚人了。

曾有手機產業專家預言未來的手機發展,一定會是輕薄短小、電池持久且便宜低價。一直到Apple的iPhone出來後,突然發現它既不輕又不薄,不但不短,也不小。電池續航力低、還不能自己換電池,產品技術更是現有技術的整合運用,但就是賣的嚇嚇叫。反觀,本土一堆智慧手機,號稱技術新且功能強,反而都銷售不佳。

「完美產品」與「賣得好的商品」,你要選哪一個?

完美產品的迷思
真的有完美的產品存在嗎?市場上,永遠都會有技術更新更好的產品出現。而產品的完美與否,更是個人主觀的感覺。重點是產品要能賣得出去,讓企業賺錢獲利。

高科技產業往往喜歡跟同業做功能競爭比較,忽略掉好賣的東西,只要基本功能穩定加上兩三個領先同業,且讓客戶驚艷的獨特差異賣點就夠了。新產品的功能如果都是Me2,又無法創造消費者特殊體驗的話,上市之後想要銷售爆量,那就更難如登天了。

在新產品發展策略上,本來就不該落入紅海競爭。不然,後果不是毛利被壓縮,就是面臨原來狹小的新產品市場,被競爭同業殘酷瓜分。有些新產品剛上市,就要號稱掌握全目標客群,除非你公司品牌超大,錢夠燒,不然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螳螂擋車,不自量力。

實驗室的產品
一項好產品的開發,與研發設計人員的主觀價值觀與經歷背景,會有明顯的正相關。純技術背景的研發設計人員,其產品開發出來的主要功能,90%都強調產品的特殊新功能。而在產品開發實務上,真正需要的是要有技術背景,又真的有實務銷售經驗的人才,卻是稀有難找。

曾聽說有家衛星通訊公司,投資數億台幣,三四年就燒乾停業。原來研發團隊在實驗室發展的產品雛型都沒問題,後來一進市場後,卻發現品質出了大問題。後來才知道,原來因為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夏天午後雷陣雨頻繁,一下個大雨就訊號衰減,讓產品品質嚴重不穩定。
奇怪的是,這個問題為什麼事先沒人發覺到呢?原來實驗室與辦公室裡,不會下雨,開發人員沒測到這一塊。當投資者聽到這個分析結果,簡直都要昏了!

如果研發過程中,有行銷背景的人才加入,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問題是台灣一般大企業說的行銷人才,都是規劃型的。就算有行銷經驗,也都是配合委外廣告公關公司執行,沒有幾個真正自己下來做過銷售的。往往說的一口好產品,可惜產品開發出來不是用說的,是要來賣的。

習慣的改變
一項耗費不貲的新產品上市,總希望是劃時代的創新代表作,讓消費者爭相選購,競爭者也刮目相看。可惜消費習慣是很難改的,不管是現在需求滿足的方式,或原有市場上的舊產品。

我們都希望消費者改變原有習慣,採用我們開發出來的好產品,但改變卻是痛苦的。運動、早睡早起與健康飲食,都是該有的健康好習慣,你我都很會說,但卻很難養成。新產品要順利進軍市場,就要符合人性,順著現有消費習慣,進而創造出消費者願意付錢的新使用體驗。

新產品的上市購買,往往都是衝動型消費。企業不想要新產品的業績像煙火一樣,一陣絢麗燦爛後,就煙消雲散。就要想辦法突破讓消費者真正養成使用習慣的難題。

行銷戰場上的關鍵觀念: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而消費往往來自習性。


作者/ 陳其華 謀略大大創總經理



******************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專欄,提供業界管理顧問及企訓名師發表分享經營管理文章。
來稿請自訂標題、2000字內文稿,姓名、職銜及聯絡方式。
來稿即同意本社公開播送發表發行,並無償提供公開播送、連結、傳輸。
電郵寄:aena.news@gmail.com 註明投稿業界管理。
來稿採用時將公開播送於 http://myaena.net

******************

最新產業科技

打破地域藩籬!中彰投分署助失業中高齡跨域就業再出發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為鼓勵失業勞工擴大求職範圍,增加就業機會並減輕經濟負擔,勞動部推出「跨域就業津貼」,提供異地就業交通、搬遷和租屋多項補助。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即運用該津貼協助現年48歲家住南投的老蕭,在建築業景氣下滑失業時,透過彰化就業中心的協助,憑藉著他過去擔任混凝土拌合操作員的工作經驗,成功媒合至彰化當地的混凝土廠工作,並申請「跨域就業津貼-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大幅減輕通勤的經濟壓力,重拾職場信心。

【張俊明專欄】AI競爭新格局-美國戰略調整與台灣機遇

DeepSeek的出現無疑為全球AI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挑戰,特別是在中美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在AI技術上的迅猛進展,尤其是DeepSeek的成功,標誌著中國不再只是全球科技的一個追隨者,其創新能力和實力已逐漸成為世界的焦點。在DeepSeek所展示的技術實力中,將迫使美國對其在AI領域的戰略進行調整。川普政府曾經強調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DeepSeek的崛起可能會造成美國市場加速內部改革,美國的科技大咖和政策制定者也必定面臨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方向,這不僅是一場全球科技技術上的競賽,更是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博弈。

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3月25日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展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也是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張俊明專欄】一把無名火燒了整片功德林

知名新創企業「雲云科技(CuboAi)」一起令人震驚的悲劇。公司負責人因理念分歧與壓力爆發,在會議中持刀刺殺技術長,最終導致技術長不幸身亡,自己也重傷送醫。這起事件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失衡的慘劇,更折射出新創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極端壓力與內耗。然而,這場悲劇的象徵意義遠不止於此。當我們回望當前的台灣政治局勢,亦可見類似的內部鬥爭正在上演。就如當前,執政的民進黨大動作發起針對多名在野黨立委的罷免行動,這不僅是政黨競爭的延續,更凸顯朝野權力鬥爭的白熱化。無論是新創企業的內鬥,還是台灣政壇的惡鬥,當理念分歧無法透過理性溝通解決,當權力爭奪超越了組織穩定的底線,一把無名火便可能燒毀整片功德林。

TIMTOS 2025盛大開展 AI領航邁向智慧製造新時代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由外貿協會與機械公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今(3)日起一連6天於南港展覽館1、2館及台北世貿1館盛大展出,TIMTOS本年總計吸引超過1,000家廠商,使用6,100個攤位,該展以「Integrate to Innovate」(整合創新,智造未來)為展出主軸,聚焦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及節能永續,引領全球工具機業者開創半導體、電動車、醫療、航太與綠能等五大應用領域商機,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智慧製造暨工具機專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