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4月 02日 星期三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業界管理》管理制度是長出來的

記者:亞洲經濟通訊社 產經訊息中心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14-10-04 13:0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肉品供貨大盤商的張董,經過朋友引薦,找我到公司診斷最近碰到的管理制度。看著管理部提供的零散資料,突然靈光一閃,轉身問了負責行政的林小姐:「貴公司都經營這樣不小的規模了,以前沒有訂過相關制度嗎?」

沒多久,她就辛苦的從辦公室鐵櫃裡,搬出三大本裝訂整齊厚厚的制度資料。

「這是三年前,我們老闆花了不少錢,請一家有名的大顧問公司幫我們規劃的制度。那時候還派了三個顧問來,搞了大半年哩。」那後來有用嗎?她苦笑的回答:「怎麼用?」

很多中小企業的規模,都是半大不小的,尤其成長型的企業最明顯。業績節節上升,手上不缺現金,人員卻流動很快。老闆自己都已經夠忙了,大家還什麼事都要找老闆。也聘了些薪水不低在大公司待過的幕僚,規劃了一堆表單制度。一陣子之後,經營者卻發現,制度理不清,剪更亂,狀況似乎越來越糟了。

興利重於防弊
以前生產導向的製造業,講求規模與效率。不管是死的事情,還是活的人,都要求標準化。往往先規畫一套完美的制度,強迫要求全員遵守推行。在經營者的重大宣示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非照規定走不可。搞到最後,天怒人怨,制度也無疾而終。

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市場發展容易大幅變動。也需要團隊彈性靈活,因應市場競爭變化,本就很難有一定的遊戲規則去遵循。規劃合適的制度,就像幫青少年量身訂作的衣服,要設計合適的版型,不要縫得太緊,一定要留下快速成長的伸展空間。

企業的制度規畫發展,核心觀念在興利,而非防弊。主要以協助組織良性發展為目標,在管理資訊的協助下,決策行動都能有所依據。團隊能因制度規範,而更能集中資源與力量去拓展市場,而非綁手綁腳,束縛發展。管理制度沒有完美的標準,只有階段性的合適。它是手段與方法,絕對不是企業經營的目的。

制度夠用就好
初創事業,剛開始是軍政時期、人治的階段,「沒制度」是正常的。大家要拼命打天下,靠的是夢想、企圖心與拚勁,這些無形且寶貴的力量。若在初期就就採用複雜的管理制度,你的優秀員工很快就會變成一群沒創意死腦筋的笨蛋。

管理制度的內容範圍,依據企業屬性與規模,可大可小,可簡可繁。從小企業最基本的人事薪資、財務會計、營業管理、目標管理等等,再談到組織管理、品質管理、生產管理與總務行政。隨著規模,再延伸到內部控制、內部稽核、經營分析、資材管理、研發管理等制度。

小企業一旦突破市場的束縛,一飛衝天,進入成長發展期。此時業績蒸蒸日上,規模增加,老闆無法再以目光所及的力量去管理團隊。就從軍政時期,轉變為訓政時期,需要明確的管理制度,來讓員工行止有度。此時,制度夠用就好,不要貪多。讓制度隨著公司的成長,慢慢成長就好。制度太細太多,是會限制企業成長力量的。

從新芽開始擴大
制度設計要先寬後緊,逐步收斂。剛開始的重點,在讓員工養成好的工作習慣。每天的行事決策都有基本依據,成本費用預算能掌握,經營目標才能更能有效達成。初期制度不要太難太複雜,只要基本的規定、辦法、表單與流程,並輔以「會議」與「報表」這兩項最基本卻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協助企業管住該管的就好。

經營者與顧問的角色在引導,而非要求。了解營業與市場發展的人,一定要要全力參與投入,制度才不會變成限制組織發展的怪獸。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制度的改革,自己訂出自己要遵守的規矩。讓團隊有成就感,發現自己訂的制度,真的可以幫大家把事情做的更好。之後,自然會放寬心,安心接受更多的遊戲規則。

揠苗助長的下場,大家在小時候都學過,長大後卻都忘了。瞎搞的制度,不但勞民傷財,不小心還是造成組織嚴重內傷,影響正常發展。要讓制度像種花草一樣,讓一些新芽先冒出來,然後慢慢的灌溉它長大。等制度長成一個小小的基礎,後面要擴大就快了。


作者/ 陳其華 謀略大大創總經理



******************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專欄,提供業界管理顧問及企訓名師發表分享經營管理文章。
來稿請自訂標題、2000字內文稿,姓名、職銜及聯絡方式。
來稿即同意本社公開播送發表發行,並無償提供公開播送、連結、傳輸。
電郵寄:aena.news@gmail.com 註明投稿業界管理。
來稿採用時將公開播送於 http://myaena.net

******************



最新產業科技

【張俊明專欄】AI競爭新格局-美國戰略調整與台灣機遇

DeepSeek的出現無疑為全球AI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與挑戰,特別是在中美競爭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在AI技術上的迅猛進展,尤其是DeepSeek的成功,標誌著中國不再只是全球科技的一個追隨者,其創新能力和實力已逐漸成為世界的焦點。在DeepSeek所展示的技術實力中,將迫使美國對其在AI領域的戰略進行調整。川普政府曾經強調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領導地位,DeepSeek的崛起可能會造成美國市場加速內部改革,美國的科技大咖和政策制定者也必定面臨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方向,這不僅是一場全球科技技術上的競賽,更是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博弈。

療癒畫醫蔡惠君《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 3月25日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展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有「療癒畫醫」之稱的蔡惠君,以多元身份穿梭於生命的不同場域,蔡惠君為執業中西醫師,也是詩人、畫家與創作歌手,褪下醫師袍後以畫筆探索內心世界,用色彩抒發對人生的感悟。3月25日起,將在台灣不丹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舉辦《我形我色》全創作個展,將完整呈現她獨特的藝術語言。

【張俊明專欄】一把無名火燒了整片功德林

知名新創企業「雲云科技(CuboAi)」一起令人震驚的悲劇。公司負責人因理念分歧與壓力爆發,在會議中持刀刺殺技術長,最終導致技術長不幸身亡,自己也重傷送醫。這起事件不僅是企業內部管理失衡的慘劇,更折射出新創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極端壓力與內耗。然而,這場悲劇的象徵意義遠不止於此。當我們回望當前的台灣政治局勢,亦可見類似的內部鬥爭正在上演。就如當前,執政的民進黨大動作發起針對多名在野黨立委的罷免行動,這不僅是政黨競爭的延續,更凸顯朝野權力鬥爭的白熱化。無論是新創企業的內鬥,還是台灣政壇的惡鬥,當理念分歧無法透過理性溝通解決,當權力爭奪超越了組織穩定的底線,一把無名火便可能燒毀整片功德林。

TIMTOS 2025盛大開展 AI領航邁向智慧製造新時代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由外貿協會與機械公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今(3)日起一連6天於南港展覽館1、2館及台北世貿1館盛大展出,TIMTOS本年總計吸引超過1,000家廠商,使用6,100個攤位,該展以「Integrate to Innovate」(整合創新,智造未來)為展出主軸,聚焦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及節能永續,引領全球工具機業者開創半導體、電動車、醫療、航太與綠能等五大應用領域商機,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智慧製造暨工具機專業展。

發掘人力寶藏!中彰投分署首辦中部最大規模「尚勇2025中區45⁺就業博覽會」3/14登場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企業人力資源布局迎來新挑戰,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的有效運用成為關鍵。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攜手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政府,首度舉辦中部規模最大的「尚勇2025中區45⁺就業博覽會」,特別精選37家企業、開發近1500個友善職缺,提供職場導師、就業輔具、設計專屬職務,以及彈性工時等多元化職務再設計措施,讓45⁺求職者能在友善職場環境中安心續航。3月14日,就博會將於臺中市朝馬國民運動中心登場,現場六大專區整合求職、培訓與職涯規劃,助45⁺求職者掌握新機遇,開創精彩第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