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2日 星期三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業界管理》管理制度是長出來的

記者:亞洲經濟通訊社 產經訊息中心 新聞分類:產業科技 更新日期:2014-10-04 13:00: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肉品供貨大盤商的張董,經過朋友引薦,找我到公司診斷最近碰到的管理制度。看著管理部提供的零散資料,突然靈光一閃,轉身問了負責行政的林小姐:「貴公司都經營這樣不小的規模了,以前沒有訂過相關制度嗎?」

沒多久,她就辛苦的從辦公室鐵櫃裡,搬出三大本裝訂整齊厚厚的制度資料。

「這是三年前,我們老闆花了不少錢,請一家有名的大顧問公司幫我們規劃的制度。那時候還派了三個顧問來,搞了大半年哩。」那後來有用嗎?她苦笑的回答:「怎麼用?」

很多中小企業的規模,都是半大不小的,尤其成長型的企業最明顯。業績節節上升,手上不缺現金,人員卻流動很快。老闆自己都已經夠忙了,大家還什麼事都要找老闆。也聘了些薪水不低在大公司待過的幕僚,規劃了一堆表單制度。一陣子之後,經營者卻發現,制度理不清,剪更亂,狀況似乎越來越糟了。

興利重於防弊
以前生產導向的製造業,講求規模與效率。不管是死的事情,還是活的人,都要求標準化。往往先規畫一套完美的制度,強迫要求全員遵守推行。在經營者的重大宣示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非照規定走不可。搞到最後,天怒人怨,制度也無疾而終。

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市場發展容易大幅變動。也需要團隊彈性靈活,因應市場競爭變化,本就很難有一定的遊戲規則去遵循。規劃合適的制度,就像幫青少年量身訂作的衣服,要設計合適的版型,不要縫得太緊,一定要留下快速成長的伸展空間。

企業的制度規畫發展,核心觀念在興利,而非防弊。主要以協助組織良性發展為目標,在管理資訊的協助下,決策行動都能有所依據。團隊能因制度規範,而更能集中資源與力量去拓展市場,而非綁手綁腳,束縛發展。管理制度沒有完美的標準,只有階段性的合適。它是手段與方法,絕對不是企業經營的目的。

制度夠用就好
初創事業,剛開始是軍政時期、人治的階段,「沒制度」是正常的。大家要拼命打天下,靠的是夢想、企圖心與拚勁,這些無形且寶貴的力量。若在初期就就採用複雜的管理制度,你的優秀員工很快就會變成一群沒創意死腦筋的笨蛋。

管理制度的內容範圍,依據企業屬性與規模,可大可小,可簡可繁。從小企業最基本的人事薪資、財務會計、營業管理、目標管理等等,再談到組織管理、品質管理、生產管理與總務行政。隨著規模,再延伸到內部控制、內部稽核、經營分析、資材管理、研發管理等制度。

小企業一旦突破市場的束縛,一飛衝天,進入成長發展期。此時業績蒸蒸日上,規模增加,老闆無法再以目光所及的力量去管理團隊。就從軍政時期,轉變為訓政時期,需要明確的管理制度,來讓員工行止有度。此時,制度夠用就好,不要貪多。讓制度隨著公司的成長,慢慢成長就好。制度太細太多,是會限制企業成長力量的。

從新芽開始擴大
制度設計要先寬後緊,逐步收斂。剛開始的重點,在讓員工養成好的工作習慣。每天的行事決策都有基本依據,成本費用預算能掌握,經營目標才能更能有效達成。初期制度不要太難太複雜,只要基本的規定、辦法、表單與流程,並輔以「會議」與「報表」這兩項最基本卻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協助企業管住該管的就好。

經營者與顧問的角色在引導,而非要求。了解營業與市場發展的人,一定要要全力參與投入,制度才不會變成限制組織發展的怪獸。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制度的改革,自己訂出自己要遵守的規矩。讓團隊有成就感,發現自己訂的制度,真的可以幫大家把事情做的更好。之後,自然會放寬心,安心接受更多的遊戲規則。

揠苗助長的下場,大家在小時候都學過,長大後卻都忘了。瞎搞的制度,不但勞民傷財,不小心還是造成組織嚴重內傷,影響正常發展。要讓制度像種花草一樣,讓一些新芽先冒出來,然後慢慢的灌溉它長大。等制度長成一個小小的基礎,後面要擴大就快了。


作者/ 陳其華 謀略大大創總經理



******************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專欄,提供業界管理顧問及企訓名師發表分享經營管理文章。
來稿請自訂標題、2000字內文稿,姓名、職銜及聯絡方式。
來稿即同意本社公開播送發表發行,並無償提供公開播送、連結、傳輸。
電郵寄:aena.news@gmail.com 註明投稿業界管理。
來稿採用時將公開播送於 http://myaena.net

******************



最新產業科技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

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性之爭 台中 2026 市長選舉恐釀風暴

【記者 張俊明/台中報導】盧秀燕任滿兩屆、市長席位將在 2026 年改選,台中市成為各黨角力的核心戰場。隨著政黨密集檢視提名路線與整合策略,「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的矛盾,正從黨內會議延伸至基層組織與選民心態,台中選情由此進入早期高張力狀態。

打造原民節慶品牌! 南投四大主題部落文化暖心登場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南投縣政府為凝聚南投縣原住民族群力量、深化在地文化與產業串聯,原住民族行政處17日於縣府一樓大廳舉行「2025 南投原住民在一起」記者會,由副縣長王瑞德偕眾多來賓共同啟動「原之驛 Ba-Bu 樂園」開幕週揭幕×「原風流水席總舖師職人饗宴」、千人烤大豬活動×第二屆獵人盃傳統射箭賽、第二屆布農勇士定向越野挑戰賽 × 濁岸音樂會及mung・spi 聽・夢藝術節系列活動,依序將在10月24、25、26日及11月1日,分別在名間原之驛、信義鄉人和村及埔里鎮盛大登場。

守護成龍濕地特有魚種 成龍青鱂搬新家

【記者林慧君/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與宜梧國中自去年起合作辦理成龍濕地生態教育特色課程,本月16日帶領師生將成龍濕地的特有魚種「成龍青鱂」進行移池保育工作,指導學生進入室內暫養池操作撈網集中,隨後前往戶外龍鬚菜養殖池釋放魚群,延續特色課程中觀察成龍青鱂利用龍鬚菜穩定野外族群數量,以在地特色自然生態知識增進科普思考創新能力,共同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目標貢獻一己之力。

觀看熱門新聞

中市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 盧秀燕讚譽「市民守護者」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台中市交通義勇警察大隊17日舉行「114年度秋節聯誼暨績優交通義勇警察表揚」活動,現場表揚38位資深及在執勤表現績優的義交楷模。市長盧秀燕在警察局長吳敬田陪同下出席,向義交夥伴表達最誠摯的謝意,期勉義交夥伴再接再厲,讓城市交通事故與死傷再下降,達成「交通順暢、人人平安」的目標,打造更平安、更幸福的台中。

破除禁忌迎向月經平權 中市「月經平權宣導暨交流茶會」熱烈登場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為倡導性別平等、破除月經迷思,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於10/3下午在台中金典酒店舉辦「月經平權宣導暨交流茶會」,活動以「月經不驚、臺中平權」為核心理念,透過專題分享、互動交流與多元生理用品介紹,讓月經議題在社會中被更自然、正向地討論。

傳產撐不下去! 議員批「富市台中」只是表面光鮮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 面對關稅變動與景氣低迷,傳統產業因成本上升、訂單減少而陷入經營困境,許多中小企業只能苦撐求生。市議員陳雅惠批評,市府年年砸下鉅資行銷「台中購物節」,卻缺乏實質協助產業轉型與振興作為,導致基層業者怨聲載道。

南投縣民集團婚禮 土地公金戒指祝福30對新人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愛在山水間,情定日月潭。南投縣政府17日在日月潭文武廟舉辦一年一度的縣民集團婚禮,共有30對新人在湖光山色與神明的見證下,披上白紗攜手許下終身承諾。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為新人獻上祝福,場面溫馨浪漫,洋溢幸福氛圍。

守護成龍濕地特有魚種 成龍青鱂搬新家

【記者林慧君/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與宜梧國中自去年起合作辦理成龍濕地生態教育特色課程,本月16日帶領師生將成龍濕地的特有魚種「成龍青鱂」進行移池保育工作,指導學生進入室內暫養池操作撈網集中,隨後前往戶外龍鬚菜養殖池釋放魚群,延續特色課程中觀察成龍青鱂利用龍鬚菜穩定野外族群數量,以在地特色自然生態知識增進科普思考創新能力,共同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目標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