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8日 星期二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家中的小城市:台灣製造》

記者:蘇彩娥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14-06-05 22:09: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蘇彩娥/南投報導)由文化部策劃主辦,外交部協辦,永豐銀行獨家贊助,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之「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4日晚上6:30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隆重揭幕。

策展人賴彥吉以國際新銳建築師之姿參展,《家中的小城市:台灣製造》在開展前即備受國際注目,美國知名建築網站平台Archidaily除詳細介紹本次參展概念及相關設計圖面外,開幕記者會當天與策展人進行深度訪談,成為《Archdaily》網站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專題報導之一。全球重要設計雜誌《Wallpaper》更早在開展前,便以「2014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5個必看展覽」專題介紹台灣館,與美國館、英國館和瑞士館等國家館並駕齊驅。長期關注台灣建築的德國建築學者Ulf Meyer與美國建築評論Kyle Miller也將為台灣館撰寫專文發表於國際建築雜誌中。美國館策展人之一Ashley Schafer、韓國館策展人Minsuk Cho、建築評論家Julian van den Hout於展覽正式開幕前搶先一步前來台灣館交流。

6月4日下午2點國美館在台灣館舉行國際論壇,除了台灣館策展人,更邀請到今年美國館策展人Eva Franch、西班牙館偕同策展人Lluis Ortega和英國館策展人Sam Jacob的共同參與,國際觀眾達到60餘人,現場答問互動熱烈,其中包含國際媒體如美國建築平台網站Architizer、雪城大學建築雜誌、Project Journal、CLOG、義大利L’Espresso報紙、德國FOTOGRAFIE & DESIGN、香港Hinge Magazine、中國ELLE家居廊等,重要的藝術評論雜誌Art Forum主編Sylvia Lavin也親自到現場。

主持人賴彥吉以1929年德國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在巴塞隆納的德國館為引子,國家館的角色如何回應回應大會主題「本源」(Fundamentals),進行深度的對話與討論。美國館策展人Eva Franch以「廁所」為例,說明基本的家居單位呈現出各國不同的文化,才進一步實踐於建築空間中,同樣在建築教育中,不同的專業訓練是最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西班牙館策展人Lluis Ortega則是以建築社會學來說明建築應該實踐於更多元的面向。

英國館策展人Sam Jacob認為建築在虛構(fiction)和現實(fact)間擺盪,因此更應該尋求突破的可能性。不管是上一屆的大會主題「共同點」或是本屆的「本源」,都開始回歸於建築師的社會責任與建築本質,也因此這次台灣館《家中的小城市:台灣製造》回歸到以家居角度去思考台灣日常生活背後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來回應大會主題,格外切合。

晚間的展覽開幕式由駐義大利代表處高碩泰代表與國美館黃才郎館長共同主持,貴賓滿席。6月4日開幕當天,前來參觀「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家中小城市:台灣製造」展的國際貴賓約有200人,包括英國V&A博物館的當代建築、設計與數位部門策展人Maria Nicanor、國際建築事務所Mecanno建築師Francine Houben、澳洲阿德雷德大學建築學院教授Julian Worrall、伊朗館策展人Shabnam Hosseini、交大人文學院副院長曾成德等國內外重要建築人士,此外藝術家姚瑞中與姚仁喜建築師受邀參加平行展的展出,皆於6月4日到場參與台灣館開幕晚會。香港藝術發展局更是率領香港館策展人與參展建築師們一同到台灣館交流。

台灣館以《家中小城市:台灣製造》為主題,回應本屆大會「本源」的策展概念,將「家居」(domestic diagram) 作為建築的一種原始基礎,研究台灣人吃、睡、玩的模式,更深層探討「居所功能」背後所代表的生理行為、生活交際、心靈信仰等層面。九個微型建築單元以「超級家具」的姿態出現在展場中,說明台灣在高人口密度的環境下成長,因此對狹窄的走廊輪廓總能作出周到的闡釋,在普里奇歐尼宮中刻劃出台灣的室內城鎮紋理。

「第14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家中的小城市:台灣製造》由賴彥吉策展,展期自2014年6月4日至11月23日止,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展出,展覽內容詳情請參考國美館網站 www.ntmofa.gov.tw。

最新健康樂活

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登場 吸引遊客熱情參與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被視為滇緬族群新年文化慶典的「2025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在仁愛鄉清境國小盛大登場。火把節是源自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慶,融入薪火相傳、感念祖先等意涵,從雲南流傳到清境,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也有參與貴賓身穿雲南傳統服飾一同歡慶,場面十分熱鬧。

健康商機正夯 營養師提醒先看標示再查專利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養生已經成全民重要課題。除了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保健食品也走入許多人日常生活,成為調整體質、營養補給的重要選擇。對此,營養師林昀正特別提出提醒,民眾在選購時應把握兩大原則,才能避免誤踩陷阱,確保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

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性之爭 台中 2026 市長選舉恐釀風暴

【記者 張俊明/台中報導】盧秀燕任滿兩屆、市長席位將在 2026 年改選,台中市成為各黨角力的核心戰場。隨著政黨密集檢視提名路線與整合策略,「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的矛盾,正從黨內會議延伸至基層組織與選民心態,台中選情由此進入早期高張力狀態。

觀看熱門新聞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南投縣民集團婚禮 土地公金戒指祝福30對新人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愛在山水間,情定日月潭。南投縣政府17日在日月潭文武廟舉辦一年一度的縣民集團婚禮,共有30對新人在湖光山色與神明的見證下,披上白紗攜手許下終身承諾。縣長許淑華親臨現場,為新人獻上祝福,場面溫馨浪漫,洋溢幸福氛圍。

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性之爭 台中 2026 市長選舉恐釀風暴

【記者 張俊明/台中報導】盧秀燕任滿兩屆、市長席位將在 2026 年改選,台中市成為各黨角力的核心戰場。隨著政黨密集檢視提名路線與整合策略,「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的矛盾,正從黨內會議延伸至基層組織與選民心態,台中選情由此進入早期高張力狀態。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

守護成龍濕地特有魚種 成龍青鱂搬新家

【記者林慧君/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與宜梧國中自去年起合作辦理成龍濕地生態教育特色課程,本月16日帶領師生將成龍濕地的特有魚種「成龍青鱂」進行移池保育工作,指導學生進入室內暫養池操作撈網集中,隨後前往戶外龍鬚菜養殖池釋放魚群,延續特色課程中觀察成龍青鱂利用龍鬚菜穩定野外族群數量,以在地特色自然生態知識增進科普思考創新能力,共同為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目標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