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7月 27日 星期六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台中慈濟醫院分享前庭復健運動新書 不吃藥治頭暈

記者:王福星 新聞分類:健康樂活 更新日期:2023-08-17 04:36:00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王福星報導)頭暈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全球有17%的人飽受頭暈困擾,推算在臺灣有高達四百萬人有頭暈問題。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指出,約六成頭暈疾病可靠非藥物治療的「前庭復健運動」改善,他結合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跨科合著書籍推廣前庭復健,詳細圖解影音教學,讓有頭暈困擾的人在家就能輕鬆復健治頭暈。15日更在台中慈濟醫院大廳分享新書與復健方法,近六十人特地到場學習。
廣泛的頭暈包含看出去景象會轉的「眩暈」和不會轉的「暈」。張滋圃醫師說:「造成眩暈的原因很多,其中前庭功能失調是導致眩暈的主因。」前庭系統是掌管平衡感的系統之一,臨床實證:病人透過前庭復健的物理治療方式,每天做並持續一個半月至三個月就能有效改善症狀。他指出,目前在臺灣的頭暈治療大多採口服藥物,但長期服用藥物,不僅會延緩平衡感恢復,更有可能反效果造成頭暈等副作用。

台中慈院物理治療師廖玟玲表示,前庭復健運動是針對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的頭暈,由物理治療師設計一套運動練習計畫,經醫師評估確認頭暈成因後,為病人量身打造一套運動,對大部分慢性頭暈都有一定程度效果。「手伸直比一,頭往右再往左」,廖玟玲現場帶大家做前庭復健運動,包含視覺穩定、靜態平衡、動態平衡等運動。受暈眩困擾卅幾年的詹小姐跟著做,直呼:「動作一點都不難」,他得知書中不僅有圖片教學,還可以連結影片教學,表示回家會勤練習,盼能擺脫頭暈。

邱小姐陪婆婆來院回診看到分享會,馬上買書要送給朋友,他說朋友長年頭暈,一直吃藥卻無法改善;平常就是「藥罐子」的林小姐欣喜地表示回家會認真照著書本教學做,希望能不吃藥就處理好頭暈;九旬陳伯伯是張滋圃醫師病人,他形容眩暈起來像地震,未來想接受物理治療師的前庭復健運動來改善。

最新健康樂活

大葉大學開訓 強化企業永續競爭力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彰化縣政府指導、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主辦,大葉大學承辦的「2024少年頭家養成學院」,21日在大葉大學舉辦開訓典禮,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彰化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洪榮章、彰化縣卓創精英會理事長林庭暐、彰化縣青年文教活動推廣協會楊曜聰理事長等人都到場勉勵年輕少年頭家提升接班實力,帶領企業邁向永續經營。

山海戀 高雄情 籌辦淡江大學校友總會 2024會員代表大會 高雄市校友會模擬踩點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淡江大學校友總會 2024會員代表大會]11月23~24日兩天將於高雄市舉辦,為了辦好這次活動,負責籌辦的[高雄市淡江大學校友會]歷經前幾個月的籌辦會議後,在本月21日安排行程踩點和模擬演練。全程隨行的[淡江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陳滄江表示,看到[高雄市校友會]龐大堅強的籌備陣容,為總會活動盡心盡力,相信這次在高雄市舉辦的[淡江大學校友總會 2024會員代表大會]一定會非常[順利、圓滿、成功]。

低碳城市推動有成! 中市建設局績效第一榮獲3獎項肯定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台中市政府每年度辦理各局處推動低碳城市及永續發展績效考核,建設局種樹增綠、推動公私協力植樹運動、增加全市公園綠地面積、汰換LED節能路燈等多項指標執行績效優異,獲得「台中市政府溫室氣體管制執行績效考核」甲組「績效優良獎第1名」及「創意貢獻獎」雙獎肯定,並在「台中市政府永續發展業務執行績效考核」永續環境組獲得「永續績效獎第2名」佳績。市長盧秀燕日前特別頒獎肯定建設團隊的專業與努力,為市民帶來幸福宜居的生活環境!

《博觀通識》出版 全人培育新思維 通識教育里程碑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教育部提升大學通識教育中程計畫(IGER)聚焦21世紀臺灣的大學通識教育,由IGER計畫和大葉大學主辦,並與國家圖書館合辦,於7月18日下午假國家圖書館舉行「《博觀通識》講座暨專書出版發表會」暨開幕會。考試院院長黃榮村、前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大葉大學校長方文昌、亞東科技大學校長黃茂全、臺灣海洋大學副校長李明安、金門大學副校長陳奇中、臺東大學前校長劉金源、成功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羅竹芳、高雄科技大學院長楊碧藍,多位通識學會會士以及多校通識教育主管共襄盛舉,一同見證臺灣通識教育邁向下一個嶄新格局的20年!

AI造成您的焦慮了嗎?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資管系王怡舜教授組織跨校團隊研發AI焦慮評估檢測系統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近年來人工智慧(AI)科技快速發展與應用普及,人們生活與工作幾乎都和AI密不可分,例如交通科技執法、車牌與人臉辨識、智慧客服。隨著生成式AI (例如ChatGPT)的誕生,更是讓AI應用進入另一階段,AI已經宛如一位具有高度知識與創作能力的專業人才,無所不在AI時代已經來臨了。雖然人們享受到AI所帶來的好處與便捷,但AI也造成人們的壓力,進而產生多種憂慮感,包括擔心工作職位被AI取代的憂慮、擔心無法學習與瞭解最新AI知識的憂慮、擔心AI被誤用造成損失的憂慮,以及恐懼仿人型機器人的憂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