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委員會辦理《Mase23.9°N源成七界內客家酒莊》新書發表會
記者:粘超程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0-09-23 21:21:00
-
-
文字級數: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粘超程報導)客家委員會在彰化二林鎮金玉湖酒莊辦理《Mase23.9°N源成七界內客家酒莊》新書發表會。書中寫出8家位於二林鎮的本土葡萄酒莊客家二次移民的故事,他們勇往新天地開墾,在偶然的機會種植葡萄,後來雖然遭遇到WTO的衝擊,公賣局結束契作,但客家人的硬頸精神,讓他們建立酒莊、自創品牌,讓大家見到客家的勇氣與堅持。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在彰化二林源成七界有一群,刻苦的客家農民將風頭水尾的土地開墾成肥沃的農田,這群農民經歷過歷史上的土地改革、開放外國水果進口台灣等大風大浪,展現出堅韌台灣水牛的性格,最後在公賣局停止收購後,發展出自己種的葡萄自己釀,從一級產業發展到三級產業,走過一段非常艱辛的路程。
楊長鎮說,希望透過這本書的推廣,可以讓更多的民眾知道源成七界有這麼好的酒莊、有這麼美的風景、最甜美的葡萄酒,歡迎民眾有時間可以到二林酒莊來旅行。客委會年底在高雄參與國際旅展,希望可以把源成七界的酒莊小旅行包裝成為旅遊產品,在旅展中上架。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指出,百年前桃竹苗的客家先民到了彰化,在二林源成農場製糖所開墾的七界內風頭水尾土地,發揮客家不輕易放棄的精神,把異鄉變成故鄉,開創了全國密度最高的葡萄酒莊。
書中介紹在南彰化舊濁水溪畔的沖積平原上,有處被稱作「源成七界」,也就是今天彰化二林、竹塘、埤頭的交界。在日治時期被稱作「風頭水尾」的土地,因水源不足、土壤鹽分高、地勢不平,導致一批批日本農場計畫性的移墾佃農先後離去,卻招來了現今桃園、新竹、苗栗一帶的客家佃農,他們堅持了下來直到今日。書中的8家葡萄酒莊,他們多為客家移民的二代、三代,從早期種植甘蔗、水稻,到後來嘗試種植椪柑、柳丁等水果,1965年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啟二林農民種植釀酒葡萄,而與公賣局開始長期契作的黃金年代,更讓農民累積了第一桶金。
但政府在2002年加入WTO之後,也結束了公賣局契作產銷模式,葡農面臨廢園的危機,這樣的危機讓葡農不知下一步何去何從。所幸,在政府開放民間酒廠設立後,他們透過鑽研釀酒技術、提升行銷通路,已逐步展現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釀酒之路。二林鎮農會為了讓源成七界內客家酒莊,每年有相互切磋、交流釀酒技術的機會,創辦「紫晶杯」競賽,也邀請海內外品酒師擔任評審,定於每年10月的第2個周末,1日評鑑,1日頒獎,並舉辦冠軍酒的開瓶儀式,活動當天提供民眾試飲與購買。
這次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也出動「講客號」及空拍機,現場直播客家酒莊活動會,邀請客委會楊主委、金玉湖、蘭輝、鵬群頂、戀戀葡萄園4家酒莊主、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副執行長洪宗熠、文開國小校長詹雪梅等人上直播車,和大家在空中談論源成七界內的客家酒莊是如何衝破生命線,釀出聞名全國知名的葡萄酒香。客家先民來到曾經的源成農場,在風頭水尾扎根,成為彰化縣裡的客家「島」,與一顆葡萄命運般的相遇,逆天釀出23.9°N的自慢滋味,近百年的勇氣與堅持,都寫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