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10月 28日 星期二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彰化建縣三百年辦美術•藝邑三百 邀請300位藝術家捐作品展出

記者:張俊明 新聞分類:台灣在線 更新日期:2023-11-10 14:55:00

文字級數:
縣長王惠美致贈感謝狀給藝術家。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2023年迎來彰化建縣300的里程碑,彰化縣政府籌劃「彰化美術•藝邑三百~彰化建縣300年藝術特展」,邀請彰化縣300位優秀藝術家每人提供1件創作於縣立美術館展出,依參展作品媒材概分為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分二檔次展出,縣長王惠美、策展人李思賢以及參展藝術家,邀請民眾前來欣賞跨時代的藝術饗宴,感受彰化本土在地、豐碩多元的文化能量。

縣長惠美表示,2023年迎來彰化建縣300的里程碑,從1723年清雍正元年,雍正以「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之意賜名「彰化」為起點,開啟輝煌的300年。彰化建縣300年不只是文化歷史的里程碑,更藉由過去展望未來彰化的藝術風華。《新修彰化縣志》由東海大學美術系所主任李思賢等學者團隊藝術篇完成,歷經13年的耗資高達4,800萬元《新修彰化縣志》,共分9志36篇,在藝術志完成後,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彰化建縣300,邀請300位藝術家展出300件作品,使各界知道彰化縣藝術的能量,感謝東海大學美術系所主任李思賢協助,邀展對象包含縣籍、外縣籍、國際級藝術家、接力展、臺灣工藝之家、傳統工藝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磺溪美展磺溪獎、優選獎、藝術學會理事長以及常年對彰化藝術推展有功的藝術推手等。

「彰化美術•藝邑三百~彰化建縣300年藝術特展」以作品媒材概分為兩檔,今天開展為第一檔東方美學與媒材,展出書法篆刻66件、水墨膠彩38件、立體工藝47件、複合媒材5件,共計156件作品,並由4位人間國寶領軍,為薪傳國寶級技藝貢獻心力!參展者中最年長的周光裕92歲,最年輕的劉念儒27歲(曾獲全國美展水墨類金牌獎),有5對父子(女)檔、4對兄弟檔,足可見彰化藝術能量的深厚與活力,更見證彰化美術的文化扎根與技藝薪傳。第二檔展期將於11/23~12/10展出西方美學與媒材,感謝策展人用心努力,所有參展大師藝術家共襄盛舉,共同創造出展覽盛事。

策展人李思賢表示,感謝縣府給予機會能擔任這次藝術特展的策展人,這次特展適逢建縣300年,剛好為跨時代的《新修彰化縣志》成就最後一片拼圖,這次參展作品都會在〈藝術志〉呈現,這次特展因參展作品太多,只好將參展作品類型分為東方、西方美學與媒材兩個展期,讓民眾能好好欣賞彰化跨時代的藝術作品,歡迎大家來彰化縣立美術館一同見證彰化書法界、美術界的輝煌歷史。文化局表示,歷史是現在與過去永無止盡的對話,編纂〈藝術志〉過程中發現彰化縣有許多優秀藝術家,在建縣300年的歷史節點特別邀請聯合展出,這次以藝術為媒介,開啟跨時代的藝術對話串聯橫向視野,為彰化藝術領域研究留下珍貴的歷史軌跡。

最新台灣在線

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登場 吸引遊客熱情參與

【記者林慧君/南投報導】被視為滇緬族群新年文化慶典的「2025清境火把節」,24日晚間在仁愛鄉清境國小盛大登場。火把節是源自西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節慶,融入薪火相傳、感念祖先等意涵,從雲南流傳到清境,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也有參與貴賓身穿雲南傳統服飾一同歡慶,場面十分熱鬧。

健康商機正夯 營養師提醒先看標示再查專利

(亞洲經濟通訊社 台灣新聞中心 許薰分)近年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養生已經成全民重要課題。除了規律運動與均衡飲食,保健食品也走入許多人日常生活,成為調整體質、營養補給的重要選擇。對此,營養師林昀正特別提出提醒,民眾在選購時應把握兩大原則,才能避免誤踩陷阱,確保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肯定 十年來私校第一人

(亞洲經濟通訊社/台灣新聞中心)第29屆國家講座得獎名單日前揭曉,共有10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國立台灣大學表現亮眼,佔4個名額,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各獲2席,台灣師範大學則有1人獲選。而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林志民,以其在人工智慧、仿腦神經網路模型開發及系統應用的卓越貢獻脫穎而出,成為本屆唯一來自私立大學的獲獎者,也是近十年來首位獲此榮譽的私校教授。

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十月雙喜 食安與低碳蔬食獲獎

【記者林慧君/台中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雙喜臨門,榮獲「臺中金饌獎」GHP優等標章外,更參加「2025健康行動×永續未來 低碳市集」,以「高科健檢餐食」入選低碳蔬食組「健康行動獎」,並獲邀現場烹煮佳餚。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台中慈濟醫院注重食品安全,更努力朝向低碳醫院發展,積極推廣蔬食餐飲,落實永續經營大眾健康!」

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性之爭 台中 2026 市長選舉恐釀風暴

【記者 張俊明/台中報導】盧秀燕任滿兩屆、市長席位將在 2026 年改選,台中市成為各黨角力的核心戰場。隨著政黨密集檢視提名路線與整合策略,「高層提名」與「地方自主」的矛盾,正從黨內會議延伸至基層組織與選民心態,台中選情由此進入早期高張力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