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5月 06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賴楊國聰專欄】對賴清德的政治評價

記者:台灣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2023-08-24 22:00:00

賴清德現在的頭銜是中華民國副總統兼民進黨-黨主席,也是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2024年總統的候選人,8月21日以最新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賴清德支持度43%,創個人最高支持度,狠甩民眾黨的柯文哲26.6%,國民黨侯友宜13.6%,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這民調抽樣有問題,如果大多數選民都支持賴清德,賴清德已經可以直接宣布當選。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是游盈隆,於1995年~2019年是民進黨員,我們都知曉民進黨善長圍圓打點,師承共黨戰術,各式側翼,長期臥底,反間計等等層出不窮,均有設定中長期計劃,只能跟國民黨與民眾黨等2組後選人說繼續加油,民調僅供參考。

【張俊明專欄】與其盲目仇中 不如積極愁台

記者:張俊明 更新日期:2023-04-08 14:16:00

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惹怒中國大陸加強海峽軍演反應後,民進黨在清明連假期間加碼展開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先是過境美國紐約,接著訪問友邦瓜地馬拉、貝里斯,回程再過境洛杉磯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同時前總統馬英九也展開大陸祭祖之行,兩人行程乍看似乎有平衡兩岸關係的作用。當然,針對蔡英文訪美,中國大陸也隨即提高聲量反應抗議,甚至要再擴大海峽軍演還以報復,民進黨期間也藉機搧風點火,一面加大「仇中」,一面抨擊與嘲弄馬英九的祭祖之行。其目的不難看出,想以「抗中保台」、「製作仇中」意識形態來喚起與加大對政黨的支持度。但觀察廣大民眾的反應,除了那些死忠深綠人士及其側翼的嘍嘍外,大部分民眾所關心的,並不是兩岸議題或愛不愛、保不保台,而是擔心與期待政府能否真正的關心及解決民眾在民生與經濟等生活問題,當然,也關心那隻逃獄「狒狒」的八卦新聞。

【張俊明專欄】蛻變歷史還是改編史實

記者:張俊明 更新日期:2022-06-14 08:00:00

歷史總是勝利者來書寫的。
中國近代史,大陸地區由中共編劇,台灣地區由國民黨編劇。台灣在民進黨兩度執政間,也再度對台灣歷史進行改編。

【專欄評論】壹電視的4D技術成功帶入幼教 應是黎智英當年想像不到的
(文:方瑋 / 資深媒體人) 想寫這一篇,拖了好久,一直到『香港佔中被捕,黎智英辭蘋果日報社長』這條新聞,才想起要寫,對於黎智英!很多人解讀他有GUTS,或堅決反中立場等等的,我相信都有,但還有一項黎先生本質是:他總是很敏銳地知道第一時間要掌握甚麼。
4D故事屋把壹電視的技術成功帶入幼教 應是黎智英當年想像不到的
(文:方瑋 / 資深媒體人) 想寫這一篇,拖了好久,一直到『香港佔中被捕,黎智英辭蘋果日報社長』這條新聞,才想起要寫,對於黎智英!很多人解讀他有GUTS,或堅決反中立場等等的,我相信都有,但還有一項黎先生本質是:他總是很敏銳地知道第一時間要掌握甚麼。
《觀點人物》 政壇常青樹林柏榕 學思歷程展現政治家風骨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俊明採訪報導) 曾擔任三屆台中市長的台中世貿中心董事長林柏榕,為中部政壇公認的大老,近八十歲的他雖已退居政壇幕後,卻以天生的園丁、永遠的志工自許,默默從事社會服務,近日他出版新書「我的學思歷程」以自傳、回憶錄分享自己在人生各個階段歷程。
《業界管理》淺談澳大利亞調解準則
《亞洲經濟通訊社/ 業界管理》在台灣,紛爭解決有三個類型,包括:司法型、行政型以及民間型仲裁。

司法型(法院民事調解程序)、民事訴訟法
行政型(鄉鎮市調解委員會)、鄉鎮市調解條例
民間型仲裁(法院外第三人(仲裁人)審判)、仲裁法
【專欄評論】調解功能 別國處理國際商務糾紛 台灣處理街頭巷尾車禍
(文:張俊明 / 臺中市調解委員) 無論『服貿』你支不支持,台灣與世界接軌中,國際事務及商務貿易上的互動將有增無減,台灣的企業遇有國際商務紛爭而進行訴訟時,多呈弱勢的一方。世界先進各國及亞洲鄰近國家,在許多紛爭訴訟前,均鼓勵先採行ADR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如仲裁或調解。
【專欄評論】請林飛帆回到體制內選總統
(亞洲經濟通訊社/蔡宗憲)330凱道反服貿活動昨日平和落幕,雖然沒改變到什麼,但仍值得肯定。另外也可預見,部分媒體又將開始大力吹捧黑潮,把上街人頭倍數化、把學生領袖化、把領袖神格化、把非法民主化。服貿到底有何利弊?先不管它,反正各吹各的調,熱鬧就好。
【專欄評論】仇中親中時代焦點 政治經濟文化糾葛
(文:李 彌 / CILTA中華國際物流與運輸經營協會理事長) 高中畢業了,背一只行軍袋,一床家中使用過的棉被,幾件還繡有東中學號的制服,到台北讀大學。袋中沒有書,因高中課本都讀過了,到大學會有新課本。滿足,幸福與光榮。部分虛榮來自村理賣菜林家的兒子考上大學但交不起學費,只好在家幫忙賣菜等兵單再說。
【專欄評論】「反政府」還是「反服貿」
(亞洲經濟通訊社/蔡宗憲)「反服貿」學生占領立法院隔天,場外突然出現一朵朵向日葵,媒體因此定調為「太陽花學運」,讓活動補上主軸,很好,只不過時間慢了半拍,很妙。可以預見,此後歷史上又多出了好幾個名字,陳為廷、林飛帆、魏揚,這正是媒體與一般人想要的,至於法案的討論與影響,由於沒有畫面與話題性,普遍不受歡迎。
【專欄評論】「反服貿」到底為何而戰?
(亞洲經濟通訊社/蔡宗憲)「反服貿」抗爭行動越演越烈,繼立法院後行政院也被攻佔,最後官方派出鎮暴警察與水車執行清場,上演大家最不樂見的流血衝突。會走到今天,皆是前面一連串惡性循環的苦果,如果社會大眾仍把焦點放在單純的「警民衝突」,那台灣真的是沒救了。
【專欄評論】今天你「公民」了嗎
(亞洲經濟通訊社/蔡宗憲)服貿爭議學生持續占領立法院,電視新聞台全天候跟進的盛況,並不亞於去年的洪仲丘事件,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不是今天才推出,在野陣營或媒體應有足夠的時間針對內容本質監督,進行討論並提出質疑,甚至包括批評與抗爭,絕對都是民主社會可以接受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