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0月 07日 星期一 合作提案 活動報名

社會企業亞洲經濟通訊社 ASIAN ECONOMY NEWS AGENCY

AENA Taiwan Station

【楊國聰專欄】賴清德訪美意題與選舉之影響分析

記者:台灣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2023-08-15 15:23:00

賴清德副總統此次擔任總統特使訪問友邦巴拉圭,去回程過境美國,分別為紐約與舊金山,賴清德為何此時到訪問巴拉圭,可謂醉翁不在酒,最大目地是過境美國,了解美國政界對他的支持與信賴度等等。綜觀賴清德從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共出訪美國3次,檢述如下1.2020年2月以準副總統身份,加國家祈禱早餐會,進白宮國安會歐布萊恩,與川普/彭斯同場。2.2022年1月以副總統身份參加宏都拉斯新總統就職,過境洛杉磯與舊金山,跟美眾議長裴洛西等17位跨黨派參眾議員視訊。3.2023年8月,以副總統身份參加巴拉圭新總統就職,僑界活動,去程AIT執行理事接機,回程AIT主席接機。

【張俊明專欄】論文門如一面「有辱斯文」的照妖鏡

記者:張俊明 更新日期:2022-07-16 07:10:00

論文門事件層出不窮,從蔡英文、李眉蓁到林智堅,論文焦點竟然都是為了政治鬥爭,而評論者從學者到政治人物,評議重點都在論文是不是真的、有沒有抄襲的學術倫理議題上打轉,似乎符合學術倫理,就是一本好論文,卻沒有人真正點出為什麼要寫論文、而論文的意義又是什麼,這現象是否彰顯出台灣的知識分子、社會菁英,已經墮落到只有政治、沒有是非,更到了欠缺智慧素養的境界,這些論文門議題,有如掛起的一面「有辱斯文」的照妖鏡。

【張俊明專欄】 HRBP(四)以數據驅動決策與推動組織變革:實務作業與落實HRBP做法

記者:張俊明 更新日期:2024-05-22 06:00:00

針對「HRBP-人力資源新趨勢」所談到的HRBP工作的七個重點,我們繼續來聊聊在第三點、「數據驅動決策」,與第四點、「推動組織變革」的具體做法。

【張俊明專欄】新媒體創業的時代來臨了
新媒體創業的時代來臨了,傳統媒體指的是廣播、電視、報紙、雜誌。
盧市長「口誤」中市犯罪數六都第一 讓官員的恐懼與無奈現形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張俊明特稿) 台中市政府警察局卸、新任分局長、大隊長聯合交接典禮25日在台中市警察局舉行,市長盧秀燕主持聯合交接典禮致詞時,將準備好的致詞稿中的台中市犯罪率六都最低,唸成了「台中市犯罪數六都第一」,錯愕了在場的員警,雖然在卸、新任的各分局長及大隊長與在場觀禮員警們,也知道是盧市長「口誤」,但這用全市員警的爆肝與汗水努力來的犯罪率六都最低,被市長唸成「犯罪數六都第一」,實在尷尬了各卸、新任分局長、大隊長,也讓在場觀禮的員警們心裡一陣酸。
【張俊明專欄】功課!成績!很重要嗎?
功課!成績!很重要嗎?

成績不好的,我歸納有兩個原因:
一、沒興趣,提不起勁,不想浪費時間讀。
二、對該科目理解力有困難,即使努力,成效也有限。
沒有人是全才,每個人都同時具有上述兩項的問題,硬要求科科滿級分,想像一下,那種壓力有多大。
【張俊明專欄】人品、教養,真的要經得起自律的考驗
我個性雖孤僻叛逆,但家教要求我不可失了品德、禮貌與教養。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認識很多政治人物,我在政治人物中“朋友”有兩種,一種是本來是朋友後來他當了政治人物,另一種是政治人物平時的人品、教養與德行作為令我欣賞,所以我當他是朋友。
【張俊明專欄】民眾有認真明白的參與社會運動嗎?
民主國家《社會運動》是促成社會進步的方式之一,回首台灣戒嚴時期的社會運動,多為衝撞當權體制,為爭取當時包括自言論自由或民主國家應有的人民政治權利,也有以環境生態保護及對政策不滿藉以表達的各種社會運動。台灣在解嚴及廢除動員戡亂條例,國民大會代表後,於1996舉行首次總統民選,台灣開始進入一個實質的民主國家,同時社會運動也開始絡繹不絕而多樣。
【專欄評論】<處之泰然>:前進泰國,新南向視野
(文:陳世明 / 泰國曼谷北部大學國際學院講師)曼谷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大都市,炎熱的天氣、佛寺、嘟嘟車還有摩天大樓。這幾年台灣的經濟發展停滯,加上新政府提倡推廣新南向政策,東南亞國家就成了台灣企業害外投資或設廠,民眾旅遊關注的焦點。泰國又是位於東盟國家的心臟地帶,在中南半島國家當中,平均國民所得較高的國家(2018年人均GDP約4,900美元),且是信仰佛教的國家,相對泰國人普遍和善溫和,相對低廉的消費物價,這是多數台灣人喜歡泰國的原因之一。
【專欄評論】 監察委員之見解不應成為司法之太上皇
(文/林坤賢律師)今天被友人詢問關於檢察官陳隆翔被彈劾,引起檢察體系大反彈,認為監察院假調查之名行干涉司法獨立之實,此涉及監察權與檢察權之分際。
【羅振宇的邏輯思維】邏輯漏洞是怎麼來的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比如說評價一部影片,有人說:“這片子不行。”另一個人就說:“你行你上啊,你能拍出來嗎?”
【方瑋專欄】失根的蘭花 兩岸幼教的分手信
有些人悄悄問著:
當我們把「愛台灣」掛在嘴邊時,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所愛何物?
台灣漸漸地正在流失一些東西,叫做文化。大陸卻試圖找回來。
《觀點人物》趙國淵師傅的藍帶牛軋糖
(亞洲經濟通訊社/記者方瑋採訪報導)

一顆牛軋糖,能夠有什麼故事?
一顆牛軋糖,又是怎麼呈現人生的一份堅持?

今日 昨日

目前尚無新聞

昨日尚無新聞